这首《高阳台·补幽贞馆图题词》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邹韬所作,词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思绪。
词的开篇“院閟苔香,帘筛月细,琼窗閒煞银钩”,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美的画面:院落中长满了青苔,月光透过轻柔的窗帘洒下,映照着空闲的银钩窗棂,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寂寞的氛围。接下来,“冰洗禅心,琅玕戛戛摇秋”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以冰清玉洁的心灵比喻,同时通过琅玕(竹子)在秋风中的摇曳,暗示了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起伏。
“三生题遍相思子,荡柔怀、倦倚薰篝”则表达了词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怀念,仿佛在三生石上刻下了无数的相思之情,内心充满了柔软与疲惫,只能在薰香的篝火旁寻求片刻的慰藉。紧接着,“怨灵修。薄命如侬,孤负情幽”一句,直接抒发了词人的哀怨与无奈,感叹自己如同命运多舛的灵修者,未能珍惜与珍惜之人共度美好时光,辜负了那份深情。
“鸾笺擘玉亲题字,奈搜肠刻骨,总是离愁”则通过鸾笺(精美的信纸)和玉字,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离愁别绪的深刻感受。即使再怎么用心地书写,也无法掩饰内心的痛苦与思念。“小劫华鬘,春风冷落红楼”一句,以小劫(佛教用语,指短暂的时间)和华鬘(装饰品)来比喻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以及红楼(象征富贵或爱情的场所)在春风中显得冷清,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与爱情的脆弱。
“湘兰老去痴魂在,寄天涯、写尽绸缪”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湘兰(湘妃竹)虽已老去,但痴情的灵魂仍在,词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远方,用文字倾诉着绵绵不绝的思念与哀愁。“恨悠悠。仙侣文箫,缥缈瀛洲”最后两句,以悠悠的恨意收尾,仙侣(神仙伴侣)与文箫(文人雅士的乐器)在缥缈的瀛洲(传说中的仙岛)中,似乎预示着词人对于理想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失落。
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词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