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只影随阳逐稻粱,故山元自富苍筤。
孤雄不作山梁梦,晚岁收声在凤冈。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奕所作,名为《呈李惟学山长(其五)》。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切的情感,以及他内心的孤独和超脱。
“只影随阳逐稻粱”,这一句描绘了阳光下树木投射的影子随着太阳移动,仿佛在追逐着稻田里的谷粒,这是对自然景象细腻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故山元自富苍筤”,这里的“故山”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或熟悉的地方,“苍筤”则形容树木繁茂。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深厚的情感,以及他眼中的自然景物本身就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孤雄不作山梁梦”,“孤雄”常用来形容那些独立、坚强而又有些孤独的英雄或志士。这里诗人自比为“孤雄”,表明自己已经超脱了世俗纷争,不再有过多的欲望和幻想。
“晚岁收声在凤冈”,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的心境也逐渐平静下来,“晚岁”指的是人生的后期,这时的人往往会更加珍惜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诗人选择“凤冈”作为自己内心世界的象征,凤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美好的寓意,代表着高洁、祥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心灵独立的一面。同时,也让读者在静谧的山林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远。
不详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尝笑蓝仙踏踏歌,极知感慨欲如何。
檐头白日苍生共,到了圣贤分得多。
朝餐暮饮逐尘寰,清镜无情不驻颜。
千古菊泉香火地,名贤多是靠名山。
星气西流一掷梭,起看斗柄夜如何。
篝灯急了床头易,明发开门事又多。
密织多因雨线添,泉绅高挂月钩纤。
洞仙羞见秦丞相,故遣东风放下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