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诗人于报恩寺荷池纳凉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傍晚的宁静与清凉。首句“重入僧窗听雨眠”,诗人再次踏入僧舍,静听窗外雨声,安然入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次句“藕花只在客床前”,则将视线转向室内,床前摆放着盛开的荷花,增添了几分清雅之气。
接着,“囊空不欠苏秦舌”一句,借用了苏秦的典故,意指自己虽身无长物,但言辞犀利,表达了诗人虽物质贫乏却精神富足的状态。“口渴频呼陆羽泉”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茶的喜爱,频繁呼唤着陆羽所推崇的佳茗,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十里湖光天半席”描绘了远处湖面的广阔与天空的辽远,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一阑秋影月初弦”则将视角拉近,描绘了一幅月牙形的秋日光影,与湖面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画面。
最后,“新凉风物无人共,坐听微钟祇自怜”表达了诗人独自享受这份清凉与宁静时的感慨,虽然无人相伴,但内心感到满足与自怜,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自我心境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以及在繁华世界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