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瓦砚歌一首谢林法曹

凉州贼烧洛阳宫,黄屋迁播侨邺中。

兵驱椒房出复壁,帝不能救忧及躬。

台下役夫皆菜色,台上美人如花红。

九州战血丹野草,不闻鬼哭闻歌钟。

时人肆骂作汉贼,相国自许贤周公。

一朝西陵瘗弓剑,帐殿寂寞来悲风。

美人去事黄初帝,家法乃与穹庐同。

繁华销歇世代远,惟有漳水流无穷。

时时耕者钁遗瓦,苏侵土蚀疑古铜。

后来好事斲成砚,平视端歙相长雄。

参军得之喜不寐,携归光怪夜吐虹。

谓宜载宝饷洛贵,顾肯割爱遗山翁。

翁生建安七子后,幼览方册梦寐通。

白头始获交石友,非不磨砺无新功。

复愁偷儿瞰吾屋,窃去奚异玉与弓。

书生一砚何足计,老瞒万瓦扫地空。

形式: 古风

翻译

凉州叛贼焚烧洛阳宫,皇家宫殿被迫迁移到邺城中。
宫女们被迫从秘道离开,皇帝无力救援,忧虑自身。
宫殿下的劳工面带饥色,而高台上嫔妃却依旧如花般鲜艳。
战乱使九州大地血染,只听见钟声歌舞,听不到哀嚎。
当时人们痛骂他是汉贼,他自比为贤能的周公。
一日,他在西陵埋葬了宝剑弓矢,宫殿空寂,只有悲风作响。
美人离开了,侍奉的是黄初帝,法律制度如同草原民族。
昔日繁华已逝,唯有漳河水长流不断。
农夫时常挖掘出古瓦,锈迹斑斑,疑似古铜。
后人好事者将其制成砚台,端砚歙砚平视争雄。
参军得到此砚欣喜若狂,夜晚光芒如虹。
他认为应将它献给洛阳贵人,但又不舍得赠予山翁。
山翁是建安七子之后,从小研读经书,梦想通达。
直到白发才结识这位石友,没有磨砺怎能有新成就。
他又担忧小偷觊觎,怕连砚台也会被窃取。
一个书生一砚何足挂齿,曹操的万座宫殿如今空无一物。

注释

贼:叛贼。
黄屋:帝王的居所。
复壁:秘密通道。
躬:自身。
菜色:形容面黄肌瘦。
西陵:陵墓。
帐殿:帝王的寝宫。
石友:志同道合的朋友。
磨砺:磨炼。
偷儿:小偷。
老瞒:指曹操。
万瓦:比喻曹操的众多宫殿。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历史上的战争与毁灭,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开篇便以“凉州贼烧洛阳宫”揭示了战乱之惨烈,黄屋(皇家宫殿)被焚毁,帝王自身也无法幸免。椒房(后宫)中的女子不得不出逃,呈现了一种生灵涂炭的悲剧。

接着,“台下役夫皆菜色,台上美人如花红”则反映了阶级对比,底层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而贵族女性却依旧保持着其高贵与华丽。这不仅是物质条件上的差异,更象征了社会伦理的颠倒。

“九州战血丹野草,不闻鬼哭闻歌钟”则表达了一种无声的哀伤,战争带来的死亡与毁灭成为了常态,而生命的消逝却没有人悲泣,只有残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

接下来的“时人肆骂作汉贼,相国自许贤周公”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争议,以及后世对于他们行为的看法。西陵的弓剑埋藏,帐殿寂寞,带来的是无尽的悲哀。

“美人去事黄初帝,家法乃与穹庐同”则提及了历史上的某位帝王,其统治之下家族的法律制度与边远地区相同,隐含着中央政权对地方控制力的强调。

“繁华销歇世代远,惟有漳水流无穷”表达了一种历史轮回,繁华落尽,只剩下河流不断的象征意义。人们劳作于田间,偶尔发现古代遗留下的瓦砾,触发对古人的思念。

最后,“后来好事斲成砚,平视端歙相长雄”则是诗人对于某一事件的回忆与评价,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而“参军得之喜不寐,携归光怪夜吐虹”则表现了诗人对一件宝物(可能是一块玉)的喜悦与珍爱,这件宝物让他联想到洛阳贵族遗失的辉煌。

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繁华与毁灭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缅怀。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铧觜

世传灵渠自秦始,南引漓江会湘水。

楚山忧赭石畏鞭,凿崖通堑三百里。

篙师安知有史禄,割牲沈币祀渎鬼。

我舟阁浅怀若人,要是天下奇男子。

只今渠废无人修,嗟乎秦吏未易訾。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铭诗一首

眼如电,十年读。腹如栉,三冬足。昔池上,赓黄鹄。

今田间,叱黄犊。耕谷口,庐汾曲。洁去就,免殆辱。

余先人,奋白屋。忠孝家,文章箓。修名远,大运促。

藐诸孤,忝似续。既显庸,亦老宿。如毛德,如天福。

郭之东,溪之北。百弓地,十围木。乐哉丘,吾所卜。

汉赵岐,唐杜牧。皆自铭,不它属。虽短章,颇实录。

形式: 古风

喜雨二首柬张使君(其二)

天人谁道不相关,方寸精诚极际蟠。

绿简赤文宣读顷,青秧白水立谈间。

昔沾一溉犹衡虑,今卜三登始解颜。

野老放锄相劳苦,官租堪了债堪还。

形式: 七言律诗

喜雨二首柬张使君(其一)

一穟祥烟彻九关,六丁澒洞起泥蟠。

皆云端笏精虔际,不觉翻飘肸蚃间。

侯念牧刍无德色,仆尸香火有惭颜。

分明唤得天公应,清旦朱幡谢雨还。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