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婴啼闻木枝,羝乳见茅茹。
何如百年身,反尔无根据。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白珽所创作的《续演雅十诗(其四)》。诗中的意境简约而深远,通过婴儿啼乳和小羊觅食的情景,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生命无根的感慨。
“婴啼闻木枝”,婴孩在母亲怀中啼乳,这个画面展示了一种原始而纯真的生存状态。这里的“木枝”可能是指远处传来的声音,象征着外部世界,而婴儿却只关注于寻找母亲的乳汁,表达了对生命来源的本能追求。
“羝乳见茅茹”,小羊在草丛中觅食,这一景象同样展现了一种自然界中的生存图景。小羊依赖其本能寻找食物,不知世事变化,呈现出一种纯粹和无忧的状态。
“何如百年身”,诗人突然转向,提出了对生命长短的思考。“百年身”指的是一生的长度,这里用来反衬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反尔无根据”,这一句是全诗的核心。这里的“反尔”意为“却是如此”,而“无根据”则暗示了人生如浮云,缺乏稳固的基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两种不同的生存场景,以及对比性的语言手法,传递出一种哲理:即使是最简单直接的生存本能,也无法为我们提供对抗命运无常的手段。白珽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不详
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海青羽中虎,燕燕能制之。
小隙沈大舟,关尹不吾欺。
两驼侍雪立,终日饥不起。
一觉沙日黄,肉屏那足拟。
才脱海鹤啄,已登方物舆。
仰面勿啾啾,我长非侨如。
车鱼人散水风腥,雨色凉分柳外晴。
回首夕阳都落尽,忽然东向数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