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双鹤留在洛中忽见刘郎中依然鸣顾刘因为鹤叹二篇寄予予以二绝句答之(其一)

辞乡远隔华亭水,逐我来栖缑岭云。

惭愧稻粱长不饱,未曾回眼向鸡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所作,名为《有双鹤留在洛中忽见刘郎中依然鸣顾刘因为鹤叹二篇寄予予以二绝句答之(其一)》。诗中的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生活上的不易。

"辞乡远隔华亭水,逐我来栖缑岭云。"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之痛,"辞乡"即是离开故乡,而"华亭水"则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象征着诗人与家乡的距离。"逐我来栖"则表达了时间在推移,但思念却如影随形,始终伴随着诗人。而"缑岭云"则可能是另一处地名,或许是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亦或是心中的一片迷离。

"惭愧稻粱长不饱,未曾回眼向鸡群。"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窘迫和内心的自责。"惭愧稻粱长不饱"说明了诗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感到羞愧,因为无法保证每日的食物,"稻粱"在这里代表着最基本的生计。而"未曾回眼向鸡群"则是比喻诗人连看都不去看那些平凡的事物,比如家禽,这里可能指的是生活中的琐事,因为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对故乡的思念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生活状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对远方家乡的深情思念,以及面对日常困境时的无奈与自责。白居易以其特有的平实风格,将内心的忧伤和生活的艰辛真实地传达给读者,使人读之感到沉重而不禁共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有双鹤留在洛中忽见刘郎中依然鸣顾刘因为鹤叹二篇寄予予以二绝句答之(其二)

荒草院中池水畔,衔恩不去又经春。

见君惊喜双回顾,应为吟声似主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杂曲歌辞(其一)小曲新词

霁色鲜宫殿,秋声脆管弦。

圣明千岁乐,岁岁似今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杂曲歌辞(其二)小曲新词

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

好向昭阳宿,天凉玉漏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杂曲歌辞(其一)太平乐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