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歌辞八首(其三)

飞花亦有蒂,浮梗故有根。

四体如轻埃,因风集谁门。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以“飞花”与“浮梗”为喻,描绘了漂泊不定、无依无靠的形象。诗人通过“轻埃”与“谁门”的对比,表达了对命运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整体而言,诗中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以及对个体在广阔世界中渺小感的深刻体会。语言简洁而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琅琊王歌辞八首(其四)

长安八水背,清渭流最急。

一夜西北风,怒涛寒自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缉]韵

琅琊王歌辞八首(其五)

琅琊大道王,更唱琅琊曲。

侧有如花人,许以英雄目。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屋]韵

琅琊王歌辞八首(其六)

剑室双金龙,夜夜鸣中箧。

不能青天飞,枉用张鳞鬣。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叶]韵

琅琊王歌辞八首(其七)

天不借日月,日月终经天。

虎不借深山,藜藿生路边。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