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邵守之纲记予衰颜戏题数语

使君燕颔虎头,法当万里封侯。

宜伯蜀而之广,绘象祠于两州。

铃阁虽非麟阁,胡为画此猕猴。

亦如杭人效穆仲,献笑于坡代俳优耶。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位使君像燕颔虎头般威猛,按理说应当因功封为万里侯。
宜伯本应在蜀地建功立业,他的画像被供奉在两个州的祠堂中。
虽然他的官署不像麒麟阁那样显赫,但为何要画上这只猕猴呢?
这也如同杭州人效仿穆仲,向苏东坡献上滑稽的表演一般吗?

注释

使君:指地方长官。
燕颔虎头:形容人的威武勇猛。
法当:按理应该。
万里封侯:古代封赏有功之臣,授予高官厚禄。
宜伯:人物名,可能指有功之人。
蜀:四川。
之广:去往更广阔的地区。
绘象祠于两州:画像被供奉在两个州的祠堂中以示敬仰。
铃阁:官署名,可能地位较低。
麟阁:汉代的麒麟阁,用于表彰功臣。
猕猴:比喻不恰当或讽刺的对象。
杭人:杭州人。
穆仲:历史人物,这里借指擅长表演者。
坡代俳优:苏东坡时代的俳优,指戏剧演员或滑稽艺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的作品,以调侃的口吻描绘了一位名叫邵守之的官员。"使君燕颔虎头"形象地赞美了他威猛的气质,暗示其具有将帅之才。"法当万里封侯"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功业预期。然而,诗人戏谑地指出,尽管邵守之可能在蜀地或广地有卓越表现,但他的画像却挂在非显赫的铃阁,而非象征功臣的麟阁,暗示了某种程度的落差。

诗人接着比较说,这就像杭州人模仿穆仲(古代人物,可能指有才华但未得重用的人)一样,向坡(苏轼)献上滑稽的表演,暗示邵守之的画像被当作一种幽默的装饰。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轻松诙谐的方式,既赞扬了邵守之的能力,又揭示了他仕途中的某种不被主流认可的境遇。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赵山甫使君为所部七十老叟记颜索赞

元亮无适俗韵,醉中强释形神。

置我青原台上,不劳半道邀迎。

形式: 六言诗

合宫歌

圣明朝,旷典乘秋举。大飨本仁祖。九室八牖四户。

敕躬齐戒格堪舆。盛牲实俎。并侑总稽古。

玉露乍肃天宇。冰轮下照金铺。燎烟嘘呼。

郁尊香,云门舞。仿佛翔坐,灵心咸嘉娱。

众星俞美,光属照熉珠。

清晓御丹凤,湛恩遍浃率溥。欢声雷动岳镇呼。

徐命法驾,万骑花盈路。

献胙慈极,寿同箕翼,事超唐虞。

看平燕云,从此兴文偃武。待重会诸侯,依旧东都。

形式:

导引.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册宝乐章乾道六年奉上册宝

重华真主,晨夕奉庭闱。禋祀庆成时。

乾元坤载同归美,宝册两光辉。斑衣何似赭黄衣。

此事古今稀。都人欢乐嵩呼震,圣寿总天齐。

形式: 词牌: 导引

导引.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册宝乐章淳熙二年奉上册宝

新阳初应,乐事起彤庭。和气满吴京。

帝家来庆东皇寿,西母共长生。金书玉篆灿龙文。

前导沸欢声。修龄无极名无尽,一岁一回增。

形式: 词牌: 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