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宝安八景之一的彭洞水帘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奇观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群峰敛苍蔼,石壁凝寒辉”,描绘了一幅群山环绕、石壁如画的景象,山峰在苍茫的云雾中若隐若现,石壁上凝聚着寒光,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美。
接着,“如何乳泉下,化作水帘垂”,转而聚焦于水帘这一独特景观。乳泉从高处滴落,形成一道道晶莹剔透的水帘,仿佛是大自然的巧手编织而成,令人叹为观止。
“光荧耀水晶,的皪明珠玑”进一步描绘了水帘的光芒与形态,如同水晶般闪耀,又似明珠玑珠般璀璨,展现出水帘的美丽与神秘。
“月钩谩高挂,云额空自披”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水帘的独特之处。即使月亮高挂,云层飘动,也无法掩盖水帘的光芒与魅力,它自成一景,独立于天地之间。
最后,“曾闻乘鸾女,浣弄湿仙衣”引用神话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传说中的乘鸾女在此洗涤仙衣,更增加了水帘的神秘与神圣感。
“信知出天造,不假人力为”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敬畏,认为这种美景是大自然的造化,无需人工雕琢,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整首诗通过对彭洞水帘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融入了神话传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