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张有年提举挽诗(其一)》由宋代诗人蔡戡所作,通过对张有年提举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其在地方治理中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
首句“天上张公子”,以“公子”之称,赋予张有年提举以贵族子弟的尊贵形象,同时暗含其才华横溢、品德高尚之意。“家声四海知”,进一步强调了张有年提举家族的名声远播,为四海皆知,彰显其家族的荣耀与影响力。
接下来,“晚方持使节,聊复拥州麾。”两句描述了张有年提举在其职业生涯中较晚才担任重要职务,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与智慧,有效地管理地方事务,维护社会稳定。这里的“使节”与“州麾”分别指代了其作为官员的身份与职责,体现了其在地方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岭峤多遗爱,蕃人亦去思。”这两句是对张有年提举在任期间留下美好印象的生动描绘。岭峤,泛指南方山区,这里用来形容其治理的地区;“蕃人”则指当地少数民族,表明张有年提举不仅赢得了汉族民众的尊敬,也得到了少数民族的爱戴与怀念。这不仅是对其政绩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赞扬。
最后,“远民应罢市,泪堕岘山碑。”这两句通过想象百姓在得知张有年提举去世后的反应,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悼之情。远民“罢市”意味着整个地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不再进行日常的商业活动,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而“泪堕岘山碑”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岘山碑可能是指某种纪念性的石碑,泪水的落下象征着人们对张有年提举的深深怀念与敬仰。
综上所述,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情地回顾了张有年提举的一生及其在地方治理中的卓越成就,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与深切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