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陈善的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宴集的雅致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首联“嶰竹参差手自栽,春明吹上望仙台。”开篇即点明了活动的地点与时节,嶰竹在春日的轻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引人步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望仙台在春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丽,预示着接下来将是一场精神与美的盛宴。
颔联“水流石涧桃花路,日涌天门海色开。”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美景。溪流潺潺,桃花点缀其间,形成一条美丽的路径;而天门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海色般的蔚蓝逐渐展开,展现出壮丽的景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美,也暗喻了人生的广阔与无限可能。
颈联“笠泽每移茶灶出,鉴湖还棹酒船来。”转而描述了宴会上的活动。诗人提到在笠泽(太湖)边移动茶灶煮茶,在鉴湖(杭州西湖)划船载酒而来,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文人雅士们在自然与艺术中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方式。茶与酒,既是物质享受,也是精神交流的媒介。
尾联“绮窗午醉醒来晚,枕损黄金压被孩。”最后以绮窗为背景,描绘了午后的醉酒场景。午后的阳光透过绮窗洒落,醉酒之人醒来时已至傍晚,可见其沉醉之深。而“枕损黄金压被孩”则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饮酒者的豪放不羁,同时也暗示了宴会上的欢愉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宴集的雅致与乐趣,以及文人墨客在自然与艺术中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