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身移宿浦云东,孤馆残灯与旧同。
夜静空江无落叶,雨声惊不似山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高启在夜晚从西山迁居江边时的孤独感受。首句"客身移宿浦云东",诗人以"客身"自况,表达了他作为游子在外漂泊的境遇,夜晚投宿于江边的小镇,周围是飘动的云彩。"孤馆残灯与旧同"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馆舍虽新,但孤灯残照,仿佛与往昔的生活并无二致,流露出淡淡的乡愁。
后两句"夜静空江无落叶,雨声惊不似山中"则是通过环境的刻画深化主题。江面宁静,没有落叶的扰动,显得格外寂静。然而,雨声却打破了这份静谧,诗人惊讶地发现这江边的雨声与山中的不同,可能是因为山林间的回声更为深沉。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和以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新环境的微妙感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晚的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忆,借助江边雨声的对比,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不详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春水何长春日短,沙鸭交眠绿莎暖。
晚过桥西不见人,野梅零落江梅断。
偶移弱质傍庭皋,风露离离已便高。
翻笑园中栽树者,十年犹未出蓬蒿。
郡楼高望见江头,油壁行春事已休。
落尽棠梨寒食雨,只应啼鸟不知愁。
拂竹绿莎复点台,夜窗无月见飞来。
旧书乱后都抛却,懒就微光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