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

子安问黄鹄,万里将安飞。

八极纷茫茫,中路能无悲。

三萍飘大海,风波还相依。

安得如潮头,朝夕自言归。

一经离乱中,盛年忽已衰。

有心不敢椎,有口当依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方以智所作的《和陶饮酒》。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思想家、科学家,也是“东林党”后裔。他的诗文多涉理学、哲学、科学等领域,体现了其博学多才的特质。

此诗开篇即以“子安问黄鹄,万里将安飞”起笔,借问黄鹄之飞翔,引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慨。黄鹄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而“万里”则强调了旅程的漫长与艰难。接着,“八极纷茫茫,中路能无悲”表达了在广阔无垠的世界中,行进途中难免会感到迷茫与忧伤。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境遇,生动地描绘了人在面对未知与挑战时的复杂心情。

“三萍飘大海,风波还相依”,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海上的萍藻随波逐流,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不定,即使遭遇风浪,也依然相互依存,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结与支持。最后,“安得如潮头,朝夕自言归”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希望如同潮水般,能够每日都能回归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之中。

“一经离乱中,盛年忽已衰”,揭示了诗人亲身经历的战乱与动荡,以及由此带来的身心疲惫与岁月流逝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反思了自己在壮年时期就已开始衰老的状态,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有心不敢椎,有口当依违”,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动荡的时代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理智变得尤为重要,但同时又面临着道德与责任的考验。这句诗展现了方以智作为知识分子,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自我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和陶饮酒》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方以智对于人生、自然、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8)

方以智(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二首(其一)

曲阁临广陌,下折杨柳枝。

上有愁思人,终日不披帷。

杂佩何玲珑,实为君所遗。

被服至于今,未尝少乖离。

梦寐难以逝,愿托东风吹。

迢迢万馀里,君心焉可知。

安敢望君心,惟念寒与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拟古二首(其二)

青青园中柳,当我西南牖。

征夫从远来,一路平安不。

艰难万馀里,涕泣不能口。

辞家未数年,家人皆皓首。

贫贱易出门,别离一以久。

朱华被霜露,焉能不速朽。

呼儿办粗饭,聊乐不为厚。

但得故乡人,日饮故乡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寄梅朗三

阴雨忽成雪,北风吹树林。

江流日千里,安知游子心。

中夜一何寒,自抚雷开琴。

瞿硎山中人,其当知我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管宁

幼安亦贤者,无乃太矫饰。

牵牛蹊我田,而自与之食。

吁嗟有深意,众人固不识。

干戈日相寻,闻此庶少息。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