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漕躬明挽诗三首(其二)

吴蜀蜂腰势,荆襄控上游。

群公无远虑,天子有深忧。

此事须成算,何人更熟筹。

黄图三辅近,北望不禁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吴蜀之地如同蜂腰般狭长,荆襄则扼守着上游的战略要冲。
朝廷重臣们缺乏长远考虑,而天子心中满是深深的忧虑。
这样的局势需要周密的计划,谁能细致地策划应对呢?
接近长安的黄河流域地区就在眼前,遥望北方,不禁让人愁绪满怀。

注释

蜂腰:形容地域狭窄如腰身。
荆襄:古代地区名,包括荆州和襄阳。
成算:周密的计划或策略。
熟筹:仔细筹划,深思熟虑。
黄图:古代地图,这里指长安附近的地区。
不禁愁:忍不住感到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忧虑。开篇“吴蜀蜂腰势,荆襄控上游”两句,用地理形象勾勒出一片广阔而险要的疆域,蜀指的是四川地区,荆襄则是古代对湖北、湖南一带的称呼。这里通过自然景观渲染出诗人心中的忧虑和警觉。

接着“群公无远虑,天子有深忧”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短视和君主深谋的对比。在古代,群公通常指的是诸侯或朝廷中的高官,而天子则是对帝王的尊称。这里强调了国之大者,需要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

“此事须成算,何人更熟筹”两句,则是诗人呼吁,面对国家大事,必须要有周密的考虑和规划。在危机四伏的时刻,更需要有智慧的人来细致地筹划。

最后,“黄图三辅近,北望不禁愁”两句中,黄图指的是皇帝的图书或是国家的大计。三辅则是古代对长安周边地区的称呼,这里暗示了国都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北望不禁愁”则表达了诗人面向北方(通常象征着朝廷或权力中心)时,不禁泛起忧虑之情。整体上,这两句强化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篇政治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的描绘,以及对君主与臣子的期许,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

收录诗词(821)

王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晦仲。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 号:双溪
  • 籍贯:婺源(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37——1218

相关古诗词

方漕躬明挽诗三首(其一)

行跸留吴会,神州久陆沉。

君王经远志,臣子复雠心。

慷慨披丹悃,褒嘉拜玉音。

骑箕何太速,有识共沾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王倅成老挽诗二首(其二)

珠玉山渊润,仁人久里居。

低徊尝结绶,强健即垂车。

长厚皆堪法,循良亦可书。

惜哉怀远业,小试只题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王倅成老挽诗二首(其一)

末俗轻浮甚,斯人有古风。

持身无表襮,为吏极清通。

学似武平一,仕如张长公。

龟趺宜篆刻,潜德照无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冬日即事

曝背茅檐下,驱寒得晓晴。

杜门来客少,开卷此心清。

晦迹存吾道,端居阅世情。

南山无改色,相对免将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