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徐贲的《杂诗六首(其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首句“扶桑靡由登”以神话中的太阳神扶桑树难以攀登,象征着时间不可逆流,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六龙信难挽”进一步强调了时光如逝水,即使是驾驭六龙的神力也无法阻挡。诗人自问“我何不量力,欲使白日返”,表达了对青春不再、岁月匆匆的无奈。
“短景苦相迫,岁节忽成晚”描绘了日影渐短、季节更替的紧迫感,让人意识到时光飞逝,一年将尽。“虫蛰念在春,木落命归本”借物寓意,虫儿在春天蛰伏,树木落叶回归大地,暗示生命的轮回和自然法则。
最后两句“循环理固然,天道岂云远”揭示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规律的认识,认为这是天地间不变的真理,尽管人力无法改变,但对此心存敬畏。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寓哲理于日常景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