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伯父喜雨感怀三首(其一)

茅檐一夜雨声喧,忽见新秧绿满田。

此去西成已堪望,更须莫惜杖头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一场及时雨后乡村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的宁静与生机。

首句“茅檐一夜雨声喧”,以“喧”字生动地描绘了雨声在茅檐下的响动,仿佛整个夜晚都被雨水的节奏所占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次句“忽见新秧绿满田”,转而描写雨后田野的变化。雨后的秧苗呈现出一片翠绿,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这种突然的视觉变化让人心生欢喜。

后两句“此去西成已堪望,更须莫惜杖头钱”,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以及对劳动付出的重视。诗人认为这场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打下了基础,因此更加珍惜每一次的劳作,不吝啬于投入,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乡村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努力。

收录诗词(3)

华汝立(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伯父喜雨感怀三首(其二)

云暗西山雨复来,满空阴翳忽然开。

平原百里俱沾足,不费天瓢水半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奉和伯父喜雨感怀三首(其三)

长忆东轩红藕花,每临荒沼泪逾加。

先翁笑语不复见,夜夜寒螀泣露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游惠山二首(其一)

结轸西神践胜游,禅房花木占清幽。

山如有约年年好,泉本无心日日流。

故宅几经时世换,空门不管古今愁。

登临未快尘凡目,更上龙峰最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惠山二首(其二)

百尺老龙卧山足,口吐清泉声簌簌。

山灵守护几千载,存此方圆两丸玉。

朅来一酌漱甘芳,洗尽凡心悦尘目。

嗟嗟世无桑伫翁,茶经水品谁能续。

扪萝试与谒灵祠,惟见苍苔锁茅屋。

人亡物在是耶非,长啸一声烟树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