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林则徐之手,名为《口占联》。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利益的忠诚与坚守,不为个人得失所动的决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字字珠玑,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前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意味着只要对国家有利,无论生死都愿意承担和付出。后一句“岂因祸福避趋之”,则是说不会因为可能遭遇祸患或获得福报而选择逃避或追求。这两句诗共同表达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的安危和荣辱。
林则徐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官员的坚定信念,也激励了无数后来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懈奋斗。这种超越个人利益、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的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不详
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又字少穆、石麟,、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愧比逋山亭畔鹤;枉谈庄叟井中蛙。
人行柳色花光里;身在荷香水影中。
桂接碧檐相掩映;斋连丹阁自从容。
具庆下兼重庆下;大登科接小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