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为悼念已故知军刘公而作,表达了对刘公高尚品德和节操的敬仰以及对其事迹未能详载于史书的遗憾。首句“昔我先君子”表明诗人追溯到刘公的前辈,暗示了刘家的美德传承;“期公泰茹连”则赞美刘公如泰山般稳固,如茹草般连绵不断,形象地描绘了他的人格魅力。
“索文姑作贽”表达诗人试图以文字作为礼物,以纪念和表达对刘公的敬意;“拂袖遽言旋”则写刘公的突然离世,如同拂袖而去,令人惋惜。接下来,“伟节人难学”强调刘公的节操之高,难以效仿,显示出他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高风史逸传”进一步赞扬刘公的高尚风范未被历史完全记录,暗示其事迹有待后人发掘和传扬。“邕碑谁秉笔”暗指希望有人能如刻邕州碑文般,将刘公的事迹铭记并书写在新的篇章中,表达了诗人对刘公身后名声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刘公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历史公正记载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