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石院

出郭寻幽寺,苔碑读更摩。

大书双美并,陈迹几人过。

泉落空中石,猿窥涧底柯。

为怜衣未拂,来往意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城探访一座隐秘古寺的情景,通过对寺中苔碑、大书、清泉、山猿等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深感慨。

首句“出郭寻幽寺”,开门见山地描述了诗人的行动——离开城市,前往一处隐蔽的寺庙。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也暗示了寺庙可能隐藏着某种历史或文化价值。

“苔碑读更摩”一句,通过“读”和“摩”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仔细阅读碑文,并在碑上轻轻抚摸的动作。这里的“苔碑”不仅指出了碑文的年代久远,还暗示了寺庙的历史深厚。诗人通过这样的行为,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敬畏。

“大书双美并,陈迹几人过”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景象。这里“大书”指的是碑文上的文字,而“双美并”则可能是对碑文内容的赞美,或是对寺庙内两处美好景致的并列描述。后半句“陈迹几人过”则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现今少有人关注这些历史痕迹的感慨。

接下来,“泉落空中石,猿窥涧底柯”两句,通过动态的泉水与静谧的山猿,营造了一种动静结合、和谐共生的自然美景。泉水从高处落下,撞击石头,发出悦耳的声音;山猿则在山涧底部窥视,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趣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最后,“为怜衣未拂,来往意如何”两句,以诗人自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诗人似乎在思考自己为何要探访这座寺庙,以及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这里的“衣未拂”可能象征着心灵的尘埃尚未洗净,而“来往意如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探访寺庙的动机和目的的不确定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我内心的探索与反思。它不仅是一次对古寺的探访之旅,更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旅行,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43)

符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太平寺

太平一片石,拔地拄烟霞。

芳树春含雨,晴空鸟散花。

麓盘经阁迥,泷悍石梁斜。

几日乘幽暇,重来问法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与僧贞广

象教弥将坠,何僧礼独虔。

法轮无住脚,因果再生缘。

万劫身非有,千灯佛自传。

惭予素餐客,负尔太平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假宿仙台观吕纯阳真像

城下南康路,肩舆去复来。

黄云遮庾岭,白雨洒仙台。

山带芝房老,川依玉殿回。

金钱何孟浪,堪笑道人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奉赠石□大参之任云南因示南津太参四诗用韵(其一)

道丧日巳久,俗漓那复敦。

小人利口实,太上贵忘言。

凤竹苞维固,髯松寒更繁。

莫辞遗爱远,剪伐未应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