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南游

吾少不学佛,吾道闻之尝。

虚灵一寸心,无贤愚圣狂。

人惟不自信,渺渺歧上羊。

师今紧寻觅,看是真有亡。

如行人贪程,如久客念乡。

一朝眼发明,家山俨成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我年轻时并未学佛,但我所信奉之道曾听说。
内心纯净如一寸明镜,无论贤能、愚钝还是疯狂。
人们只因不自信,迷失在众多歧途上像羊群。
如今的导师正在寻找,探寻是否真的失落了真理。
如同赶路者急于行程,如同久居异乡的人思念家乡。
一旦眼睛明亮起来,故乡的山峦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注释

吾:我。
佛:佛教。
道:信仰的道路。
尝:曾经。
虚灵:空灵。
心:心灵。
贤愚圣狂:无论贤能或愚昧、圣洁或疯狂。
渺渺:迷茫。
歧上羊:歧路上的羊群比喻迷失的人们。
师:导师。
真有亡:真正的真理失落。
行人:赶路人。
程:路程。
久客:长期在外的人。
家山:故乡的山。
俨成行:清晰可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赠僧南游》。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和人生道路的理解。首句“吾少不学佛,吾道闻之尝”表明诗人年轻时并未深入研究佛教,但对其有所了解。接着,“虚灵一寸心,无贤愚圣狂”强调内心的纯净与平等,不论身份高低,人心皆应保持虚静与灵动。

诗人进一步指出,人们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迷失方向,就像迷失在歧路上的羊。“师今紧寻觅,看是真有亡”暗示僧人正在寻找真理,探寻是否存在真正的解脱之道。接下来的比喻生动形象,“如行人贪程,如久客念乡”,描绘出人们对目标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一朝眼发明,家山俨成行”寓意一旦看清了内心的道路,原本模糊的目标就会清晰可见,如同家乡的山峦在眼前排列成行。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感悟和个人修行的体验。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次壁间韵题怀安道上三州王氏亭(其二)

老农不留地力,万物取具天公。

曲曲拗坳夏陇,枝枝叶叶春风。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次壁间韵题怀安道上三州王氏亭(其一)

满壁故人何在,倚阑心事谁同。

蚤径游丝罥日,乱山瘦马行空。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八声甘州.王总卿□□生日

自王家无怨住襄城,世总生贤。

似谢阶兰玉,马庭梧竹,一一堪怜。

富贵关人何事,且问此何缘。

又踏前朝脚,领蜀山川。

点检重关复阁,尚甘棠匝地,乔木参天。

中兴规画,父老至今传。

六十年、山河未改,只芳菲、不断紧相联。

相将又,参陪宰席,还似当年。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押[先]韵

八声甘州.偶书

被西风吹不断新愁。吾归欲安归。

望秦云苍憺,蜀山渺渀,楚泽平漪。

鸿雁依人正急,不奈稻粱稀。

独立苍茫外,数遍群飞。

多少曹苻气势,只数舟燥苇,一局枯棋。

更元颜何事,花玉困重围。

算眼前、未知谁恃,恃苍天、终古限华夷。

还须念,人谋如旧,天意难知。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