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

水神何时生六翮,飞出双泉江练白。

平湖浸月渺无边,一笑对之成揖客。

辘轳初动晓星横,夜捲寒琼声湱湱。

千年佛殿础花乾,十亩空庭荫修柏。

问泉何事逞奇观,故向庭前作真泽。

昔年何塞今何通,泉岂有心犹拣择。

若云泉自井中来,枯甃沿山有龟拆。

如信地中泉自见,是年何须穿土脉。

幡风胥动两无凭,细诠此證归禅伯。

我方饶舌为作记,了不相干劳刻画。

寄诗更欲结茶缘,付与宗风自锤拍。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翻译

水神何时长出六只翅膀,从双泉江中飞起,江水如练般洁白。
平静的湖面映照着明月,广阔无垠,面对此景,我不禁含笑行礼致敬。
清晨,辘轳开始转动,天边挂着晓星,夜晚,寒冰般的泉水声潺潺作响。
千年古寺的基石上,花朵已干,十亩空旷庭院中,高大的柏树提供阴凉。
泉水为何要展示奇特景象,特意在庭院前展现它的真容。
当年的道路如今是否畅通,泉水难道还有选择之心?
如果说泉水源自井中,那么沿山的枯井壁也有龟裂的痕迹。
如果相信地下的泉水能自然显现,那何必还要挖掘土地寻找。
风吹幡动,难以确定是风动还是幡动,这需要禅师来解析证明。
我在这里多嘴写下这些,其实与我无关,只是为了记录。
我想通过这首诗深化我们的茶缘,让宗风自行锤炼打磨。

注释

水神:神话中的水神。
六翮:六只翅膀,象征飞翔。
双泉:两个泉水。
江练白:形容江水清澈如白练。
平湖浸月:平静的湖面倒映月亮。
一笑:微笑。
揖客:行礼致意。
辘轳:汲水工具。
晓星:黎明时分的星星。
寒琼:寒冷的冰块。
湱湱:水流声。
千年佛殿:古老的佛寺。
础花乾:基石上的花朵已干枯。
十亩空庭:广阔的庭院。
修柏:高大的柏树。
泉何事:泉水为何。
逞奇观:展示奇特景象。
故向:特意。
真泽:真实的水源。
昔年何塞:昔日的道路。
今何通:如今是否畅通。
泉岂有心:泉水是否有心。
拣择:选择。
枯甃:干涸的井壁。
龟拆:龟裂。
地中泉:地下泉水。
穿土脉:挖掘土地。
幡风:风吹幡动。
禅伯:禅师。
饶舌:多嘴。
刻画:描绘。
茶缘:与茶相关的缘分。
宗风:宗派风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双井》,通过对双井泉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禅意的领悟。首句“水神何时生六翮”,以神话传说开篇,赋予泉水灵动的生命力;“飞出双泉江练白”则描绘了泉水喷涌而出,水质清澈如练的景象。接下来,“平湖浸月”、“辘轳初动”、“夜捲寒琼”等句,通过动态的视觉和听觉描写,展现出泉水的宁静与活力。

诗人进一步思考泉水的来源和意义:“千年佛殿础花乾,十亩空庭荫修柏”,暗示泉水滋养万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问泉何事逞奇观”表达对泉水选择庭院展示其美的疑问,认为泉并非有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若云泉自井中来”至“是年何须穿土脉”则借地质变迁探讨泉水的形成,强调其内在力量。

最后,“幡风胥动两无凭”寓意一切皆是虚幻,只有通过禅修才能理解其真实含义,“细诠此证归禅伯”表明诗人将寻求答案寄托于禅修。而“我方饶舌为作记”则流露出诗人记录下这一切的谦逊态度,以及希望通过诗歌与茶文化建立联系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哲理于山水之间,体现了宋代理学与自然诗化的交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禅意情怀。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六)

四十劫来闲坐休,忽抛长舌闹篮头。

若言面壁为心法,瞿老还输第一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七)

懵懂维摩不二门,略无遗嘱付儿孙。

普贤若匪刚饶舌,此事如何更吐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水急船行颇迟

湖流湍驶欲下濑,舟人挽牵如蹶张。

空令百丈重牛首,如何万斛浮龙骧。

进寸退尺天未定,暮四朝三风作强。

迟明樯乌幸西望,看取快箭激修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东湖

谁将东湖光,敛作大圆鉴。

千峰就妆束,万象互窥瞰。

红消日脚明,绿净山影蘸。

我来一登临,扁舟聊可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