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所作的《哭陈鲁南二首(其二)》。诗中充满了对故友陈鲁南的深切哀悼之情,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尚忆论经地,犹闻考牧年。” 开篇即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回忆起与故友共同探讨经典、研究学问的日子,以及那些充满学习与成长的时光。
“焚鱼沧海上,吊鹤白云边。” 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焚鱼”和“吊鹤”的场景,描绘出一种哀伤而宁静的氛围,暗示着对逝者的悼念和对自然界的感慨。
“竟阻生刍奠,遥悲宿草阡。” “生刍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祭奠方式,用新鲜的草来祭祀亡者,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哀思。“宿草阡”则是指墓地,这里表达了诗人无法亲自前往墓地祭奠的遗憾,以及对故人长眠之地的遥想。
“从兹广陵散,无复世人传。” 最后两句引用了“广陵散”这一典故,原为嵇康所作的琴曲,后因嵇康被处决而失传,此处借以表达对故友才华和友谊的惋惜,以及对这段友情无法再为世人所知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逝去时光和故人离世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