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海陵光孝寺秋深感怀二首简盛克明(其二)

孤灯照无寐,飘泊寄僧房。

蕙草零秋露,莎鸡啼夜墙。

愁来嗟伯道,老去忆冯唐。

晓把青铜镜,生憎鬓底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客居海陵光孝寺时,在秋深时节的感慨与孤独心境。首句“孤灯照无寐”,以一盏孤灯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难以入眠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接着,“飘泊寄僧房”一句,点明了诗人此时的处境——漂泊在外,寄居于僧舍之中,进一步加深了孤独之感。

“蕙草零秋露,莎鸡啼夜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秋天的凄清与夜晚的寂静。蕙草凋零,秋露凝结,莎鸡在夜墙边哀鸣,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愁与萧瑟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

“愁来嗟伯道,老去忆冯唐”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感慨。伯道是晋代名士,早逝,此处借以表达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冯唐则是汉代名臣,晚年才得重用,这里则寄托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在壮年有所作为的遗憾。

最后,“晓把青铜镜,生憎鬓底霜”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清晨照镜时的场景,镜中映出的是满头白发,这不仅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匆匆、青春不再的深深忧虑。同时,“生憎鬓底霜”一句中的“憎”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抗拒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典故的巧妙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年华老去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我命运的反思。

收录诗词(23)

李元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游虎丘

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

千人盘石侧,绝壁剑池开。

闻道吴王冢,今为释氏台。

古碑题木客,陈迹几风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冬至日试笔奉寄玉山主人

驰逐为家贫,阳生岁又新。

须眉半将白,天地一閒人。

梅萼香东阁,桐阴静北邻。

玉山有佳士,念我走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冬日平江寄倪元镇

玄文馆里逢君日,剪烛传杯夜话时。

寒月半窗亲下榻,幽人满坐共吟诗。

无儿守舍冯唐老,有客分金鲍叔知。

咫尺维舟空怅望,封题聊为寄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雨中夜宿瓜州江浦

春阴江浦易黄昏,雨里人家早闭门。

归雁云间知塞路,过帆沙嘴带潮痕。

遥瞻北固青山郭,只隔南淮绿水村。

野寺疏钟到孤枕,閒愁清夜与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