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七)前题用丙子韵

嫩漆青于柳。尽萦回、纱窗粉壁,绮春时候。

送上湘帘花枝影,亚字中间穿透。

惯早晚、逢迎红袖。

比似郎君施行马,正名花,此中漏。

月宫玉斧留痕否。是何年、修成七宝,至今如旧。

心眼锼空玲珑玉,琐骨亦如人瘦。

重帘下、雨疏云逗。

恰似裙襕西湖景,把六桥、亭子朱丝绣。

流连物,汝为首。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精致而生动的春日闺房景象。"嫩漆青于柳"以比喻手法,形容色泽鲜艳的漆器比新柳还要娇嫩,暗示了闺房的雅致。"纱窗粉壁,绮春时候"描绘出轻纱窗帘和洁白墙壁映衬下的明媚春光,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送上湘帘花枝影,亚字中间穿透"通过湘帘上的花影,展现出女子对美的敏感和欣赏,亚字图案的窗棂透过的光影,更显其细腻心思。"惯早晚、逢迎红袖"则写出女子日常生活中与侍女的互动,以及她对美好事物的亲近。

接下来,词人将女子比作行走在马车中的名花,暗示她的美丽和珍贵,"此中漏"则可能暗指时光的流逝。"月宫玉斧留痕否"借月宫神话,表达对女子容颜永驻的赞美。"七宝"象征珍奇,说明女子的美丽如同稀世之宝。

"心眼锼空玲珑玉,琐骨亦如人瘦"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女子心灵手巧,骨骼清瘦,更显其秀美。"重帘下、雨疏云逗"描绘出闺房内外的宁静与诗意,如同西湖美景,"裙襕西湖景,把六桥、亭子朱丝绣"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境。

最后,词人称流连于这美景的,首推女子,表达了对她独特魅力的赞赏。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展现了清代末期闺秀的生活情态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其八)前题用辛丑韵

刻画浑无迹。似生成、回文锦字,一波三折。

千步廊前与方便,将息吴宫绣屧。

好坐待、碧云新月。

特地展宽檀板样,待春葱、细按霓裳拍。

情宛转,韵清切。嫣红一抹嵰山雪。

任银蟾、自来自去,柳东莲北。

心地空明无限碍,放过穿花蛱蝶。

又却似、疏疏竹节。

愿得遮拦春去路,翠楼人、一世无离别。

金可粉,玉能立。

形式:

二郎神.湘绮先生谒行宫归,赋此志感,次韵奉和

鹊垆香案,早爇尽、残灰金黍。

只阿母临妆,双成轮值,名字窗间久署。

往日宫廊红鹦鹉,怎不共、青禽飞去。

犹问讯翠华,还京安否,学人言语。凝伫。

经时不见,瑶池双鹭。

甚岁暮萧寒,白头庾信,来唱江南玉树。

我亦当年,麻鞋杜甫,曾和早朝诗句。

又恰是、细朵宫梅,绽也绮窗非故。

形式:

沁园春(其一)效稼轩体,留湘绮先生行

老子犹龙,谓尹喜云,华山去来。

甚来如孤鹤,霜明雪净,去如剑侠,电掣云飞。

六一仙人,应怜苏轼,画省黄昏对紫薇。

公归矣,被宫梅几树,邀勒重回。红垆有酒如淮。

试重数、中原文武才。

笑少游儿女,仅如红药,本初兄弟,难预青梅。

折柳休忙,宿桑犹恋,更对南山劝一杯。

新丰酒,累十觞不醉,不醉无归。

形式:

沁园春(其二)湘绮先生得词后为留一日,再赋

登太华峰,斩大王头,岂不快哉。

正盖公接席,曹醇可饮,道林升座,谢麈能陪。

元度真长,三朝九见,京尹原非轻薄才。

阳关笛,便南飞老鹤,亦为徘徊。骊驹门外休催。

有百道、言泉往复回。

算建安七子,惟公独健,野王二老,舍我谁偕。

且尽今宵,天门冬酒,后夜思量无此杯。

神仙客,在莲花岭上,早寄诗来。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