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千丈危巅鸟道斜,万山深处有人家。
年来常有催租吏,却恨溪流片片花。
这首元代诗人魏初的《宿神溪》描绘了一幅险峻而宁静的山间景象。"千丈危巅鸟道斜",形象地展现了溪谷高耸入云,只有飞鸟才能勉强通行的险峻山路,给人以壮丽而惊险的感觉。"万山深处有人家"则揭示了在深山之中,竟然隐藏着人家,显示出人类生活的顽强和不屈,也透露出一丝孤独与偏远的气息。
后两句"年来常有催租吏,却恨溪流片片花"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常年有催租的官吏前来,暗示了当地百姓生活的艰辛,诗人对这种不公有着深深的忧虑。然而,即使在这种困境中,溪流中花瓣随水漂流,似乎又带来一丝自然的诗意和生命的坚韧,诗人"却恨"的不仅是催租,更是世事的无奈和生活的苦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神溪的环境和生活状态,寓言般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既有自然景观的壮美,又有民生疾苦的沉思,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文关怀。
不详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初(约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后在世,年六十一岁。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少辟中书省掾吏,亲老告归,隐居教授。中统起,为国史院编修寻擢监察御史,疏陈时政,多见赏纳。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初著有《青崖集》五卷,《四库总目》非独以文章贵,又足补史阙。《元史》有传
一别醉乡千古梦,无边尘事百年身。
青山满眼花如锦,莫遣刘伶笑杀人。
方朔才名语意新,牧之风调笔如神。
庞眉苦节秋风客,未必如公出处真。
蛰后垂纤见亦奇,只应佳信示前知。
床头镜子拈来看,未分清霜入鬓丝。
老涧阴深百丈崖,崖巅松影矗云开。
几时得向松间醉,细听秋声带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