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三部乐》是清末近现代初词人刘永济所作,描绘了癸未年中秋节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开篇“霓节行空,映万顷玉烟,伫寒凝白”,以空中飘动的霓裳与月光下的玉烟相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素辉多处,知在谁家瑶席”一句,将目光转向人间,暗示着佳节之夜,无论何处都洋溢着欢聚的气氛,但同时也暗含着对离人的思念。
“有人正、伤别伤秋,剩趁歌伴酒,翠鬟偷泣”描绘了一幅女子在节日中因思念远方亲人而黯然神伤的画面,通过“剩趁歌伴酒”和“翠鬟偷泣”两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甚时说与,雁断鱼沉消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念之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挂念,以及对通信中断的无奈与哀愁。
接下来的“寻思十年梦影,够教人瘦损,教人凄恻”则将时间拉长,从眼前的中秋之夜延伸至过去的十年,强调了思念之深,以至于让人心力交瘁,情感凄凉。
“那堪羽裳曲改,银桥尘隔”两句,通过“羽裳曲改”和“银桥尘隔”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无奈与哀叹。
最后,“莽天涯、冷蓬乱荻,都不是、瀛壶旧色”一句,将思绪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间,指出即便是在遥远的地方,也无法找到往日的宁静与美好,进一步强化了主题的哀愁与失落感。
“悲调漫擪,残枝外、何限惊翮”则以音乐的悲凉与自然界中鸟儿的惊飞,作为收尾,寓意深远,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整个社会、时代变迁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三部乐》以中秋佳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离别、思念、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