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景初廷评宰馀姚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形式: 古风

翻译

世间的美德如同踏上科举之路,显赫的地位和荣耀唾手可得。
故乡因我而倍感光彩,豪门再次振兴。
余姚城坐落在两山脚下,是东南地区最著名的城镇。
烟雾缭绕的水边,万户人家安居乐业,熙熙攘攘。
又有一位贤能的大夫,恩泽广布于堂前。
春风特意为你而来,绿色的波浪充满平静的湖面。
乘着兴致去寻访隐士,今日却遗憾未逢贺老。
在文采飞扬之处,定然有江山美景相辅。
虽不能一同乘坐仙舟,但离别酒杯稍作停留。
前行的路上并不孤单,明月相伴直至远方。

注释

践:踏上。
甲科:科举考试中的高等级。
青紫: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高位。
特荣辉:特别荣耀。
高门:贵族或显赫家族。
隐沦:隐居的人。
贺老:可能指贺知章这样的名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送谢景初廷评宰馀姚》。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谢景初被任命为余姚县令的祝贺和对其才华的赞赏。首句“世德践甲科”赞扬了谢氏家族的美德和他在科举考试中的成就;“青紫信可拾”进一步强调了他的仕途顺利。诗人提到故乡因此而增光添彩,高门显赫,余姚作为东南名城,人口众多,生活繁荣。

接着,诗中描绘了余姚的美景,如烟水人家和熙熙攘攘的景象,以及春风拂过,湖面泛起绿色波纹的生动画面。诗人欣喜地遇见了贤能的大夫谢景初,他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恩泽与公正。

然而,诗人遗憾不能一同乘舟遨游仙境,只能在离别之际,举杯稍作停留。他告诉朋友,尽管道路漫长,但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明月会一路相伴。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寓含了对友人新任地方官职务的期待和对故乡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315)

范仲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字:希文
  • 生卒年:989-1052年

相关古诗词

送蔡挺代父之蜀

朔风岂不寒,蜀道岂不难。

之子代亲行,万里心自安。

剑阁雪犹明,锦江春未阑。

到日必诗战,重登李杜坛。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晋祠泉

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

一源甚澄静,数步忽潺湲。

此异孰可穷,观者增恭虔。

锦鳞无敢钓,长生同水仙。

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

我来动所思,致主愧前贤。

大道果能行,时雨宜不愆。

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留题常熟顶山僧居

平湖数百里,隐然一山起。

中有白龙泉,可洗人间耳。

吾师仁智心,爱兹山水音。

结茅三十年,不道日月深。

笑我名未已,来问无端理。

却指岭边云,斯焉赠君子。

形式: 古风

阅古堂诗

中山天下重,韩公兹镇临。

堂上缋昔贤,阅古以儆今。

牧师六十人,冠剑竦若林。

既瞻古人像,必求古人心。

彼或所存远,我将所得深。

仁与智可尚,忠与义可钦。

吾爱古贤守,馨德神祗歆。

典法曾弗泥,劝沮良自斟。

跻民在春台,熙熙乐不淫。

耕夫与樵子,饱暖相讴吟。

王道自此始,然后张薰琴。

吾爱古名将,毅若武库森。

其重如山安,其静如渊沉。

有令凛如霜,有谋密如阴。

敌城一朝拔,戎首万里擒。

虎豹卷韬略,鲸鲵投釜鬵。

皇威彻西海,天马来骎骎。

留侯武侯者,将相俱能任。

决胜神所启,受托天所谌。

披开日月光,振起雷霆音。

九关支一柱,万宇覆重衾。

前人何赫赫,后人岂愔愔。

所以作此堂,公意同坚金。

仆思宝元初,叛羌弄千镡。

王师生太平,苦战诚未禁。

赤子喂犬彘,塞翁泪涔涔。

中原固为辱,天子动宸襟。

乃命公与仆,联使禦外侵。

历历革前弊,拳拳扫妖祲。

二十四万兵,抚之若青衿。

惟以人占天,不问昴与参。

相彼形胜地,指掌而蹄涔。

复我横山疆,限尔长河浔。

此得喉可扼,彼宜肉就椹。

上前同定策,奸谋俄献琛。

枭巢不忍覆,异日生凶禽。

仆已白发翁,量力欲投簪。

公方青春期,抱道当作霖。

四夷气须夺,百代病可针。

河湟议始行,汉唐功必寻。

复令千载下,景仰如高岑。

因赋阅古篇,为公廊庙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