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夜月

寂寂诸天夜气中,阇黎粥后饭堂空。

低头云影时争月,入耳松涛独受风。

远迹已堪邻虎豹,定心可许问鱼龙。

一龛弥勒遥相对,岁久琉璃焰不红。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僧舍夜晚的宁静与禅意。首句“寂寂诸天夜气中”,以“寂寂”二字开篇,营造出夜晚的静谧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夜色的怀抱之中。接着,“阇黎粥后饭堂空”,通过描述僧人用餐后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饭堂的空旷更显出夜的深沉。

“低头云影时争月,入耳松涛独受风。”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云影与月光的互动,松涛与风声的交织,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云影与月光的“争”字,生动地描绘了云在月光下变幻莫测的景象,而“独受风”的松涛,则是诗人独自面对自然的声音,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孤高自守的意境。

“远迹已堪邻虎豹,定心可许问鱼龙。”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虎豹”和“鱼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虎豹象征着野性与力量,鱼龙则代表了水中世界的神秘与自由,诗人将自己置于这样的自然情境中,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自己心灵世界的探索。

最后,“一龛弥勒遥相对,岁久琉璃焰不红。”这两句诗以“弥勒”作为参照物,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弥勒佛的形象在这里被用来象征着包容与慈爱,与僧人的生活状态相呼应。而“琉璃焰不红”则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并未改变内心的纯净与光明,这种永恒的平静与慈爱,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舍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内心以及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

鸟道一线悬崖开,攀萝尽处登丹台。

仙人蝉蜕去已久,遗像剥落蒙尘埃。

石榻丹窍雨气湿,一池黝碧岩之隈。

青林鬼语昼啾唧,空廊虎迹宵旋回。

传闻昔年盛金碧,朝钟暮鼓声喧豗。

炉烟不与云断续,殿脚却破山崔嵬。

数十年来变萧索,山人指点馀莓苔。

羽衣散尽香火绝,时有丐者僵苔阶。

我思化人本无著,偶然此地遗其骸。

愚夫奇货据灵躅,兴废乃到空山来。

愀然日暮不能立,松风万壑鸣吾哀。

形式: 古风

客中闻雁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初春

不分春风解劝餐,只将幽恨上眉端。

将归燕子休垂幕,渐老梅花莫倚阑。

最怕难醒惟独醉,生憎易中是轻寒。

新传多少红笺字,半为昏盹未忍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醉歌行别伍三

星荧荧,月皎皎。

漏声将残客行少,有客仓皇窜荒草。

十年仗剑都亭行,鼓刀贱者知姓名。

仰天酒尽各万里,蓦地相逢服华紫。

悲来欷吁,浮云四徂。挥手且去,各为长图。

浮云何萧萧,川陆何悠悠。

白杨著霜古陇头,嗷嗷飞雁悲其俦。

呜呼昨日不知今日雨,居者不识行者苦。

天寒日暮君莫留,他日相逢与君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