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荸荠》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荸荠这一食材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味与营养价值。
首句“登俎非佳果”,以反问的形式开篇,强调荸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佳果,却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功效,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接下来,“能消亦爽咽”描述了荸荠的食用感受,既能够帮助消化,又让人感到清爽舒适。
“温中疑内热,利物可融坚”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荸荠的药用价值。它被认为可以温暖脾胃,消除体内积热,同时还能软化坚硬的食物或物质,体现了荸荠在饮食与健康方面的双重作用。
“齿颊含宫脆,污泥涤滓鲜”则从味觉和清洁角度赞美荸荠。它在口中留下的清脆口感,以及洗净后带来的清新感觉,都让读者对荸荠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喜爱。
最后,“盘飧逢酒渴,遇尔遂泠然”表达了荸荠与美食、美酒的完美搭配,无论是作为餐前小食还是佐酒佳品,都能带来清凉舒爽的体验,提升了整体用餐的品质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荸荠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特性,还巧妙地融入了其食用与药用价值,展现出诗人对荸荠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