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离别家乡、踏上归途的情景。开篇“竹箭征舻驶,骊驹客袂分”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行者匆匆离去的画面。“竹箭”指的是竹制的船桨,“征舻”则是远行的船只,“骊驹”形容马匹强健而有精神,“客袂分”则表现了别离时衣襟被风吹起的情景。
接着“倦游销仲产,参事厌卿军”两句,透露出官员对于外出的疲惫以及对琐碎公务的厌倦。这里,“倦游”表明旅途中的劳累,“销仲产”则是说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而“参事”指的是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厌卿军”则表现了对军中琐碎职责的不满。
以下“象阙天中隔,乡朝月外闻”两句,更深化了离愁。象阙是古代宫殿的名称,这里用来比喻遥远的家乡,“天中隔”形容与家乡之间的距离仿佛天涯,“乡朝月外闻”则是在异乡听到家乡信息的心情写照。
最后,“西山朝气爽,拄颊待谈云”两句,是诗人面对西山时心旷神怡的情感流露。这里“西山”指的是苏州的西山,“朝气爽”表达了清晨山色之美,而“拄颊待谈云”则是诗人想要停下脚步,倚靠着栏杆,仰望天空,等待着与云间交流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离别家乡、在外奔波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于归属和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