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著名画家及诗人黄公望所作,名为《题云林画》。诗中描绘了一幅云山秋水与古木陂陀相映成趣的画面,通过“远望”与“近看”的视角转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与丰富性。
首句“远望云山隔秋水”,以“远望”开篇,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云雾缭绕的山峦与秋水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远而静谧的氛围。这里的“秋水”不仅指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迭。
次句“近看古木拥陂陀”,转而聚焦于眼前的景象,通过“近看”描绘了古木簇拥在陂陀之上的画面。陂陀,即斜坡,此处用来形容山势的起伏,与“古木”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又蕴含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接下来,“居然相对六君子”,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儒家文化中的“六君子”(松、竹、梅、兰、菊、荷)相联系,赋予了自然景物以道德与精神的象征意义。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高尚人格的颂扬,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最后一句“正直特立无偏颇”,是对前文景物特征的高度概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这里的“正直特立”意味着坚守原则、独立不倚,而“无偏颇”则强调了公正无私的态度。整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更是借景抒情,寄托了作者对于高尚品德和理想社会的向往。
综上所述,《题云林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黄公望对于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哲理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