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擢高科,登显秩,我公何足为荣,数卌年忧国忘家,到今沧海横流,匡扶尤力;
充讲席,备译员,下士岂堪云报,忆三载耳提面命,此后云霄万古,想像徒劳。
此挽联以高度概括之笔,颂扬了张之洞一生的功绩与贡献。上半部分“擢高科,登显秩”,赞扬其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官位显赫,但诗人并不认为这是他的最大荣耀。“数卌年忧国忘家”一句,道出了张之洞四十年来心系国家,不顾个人家庭的牺牲,为国事操劳的高尚品德。“到今沧海横流,匡扶尤力”则进一步强调了张之洞在国家危难之际,依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
下半部分“充讲席,备译员”,描述了张之洞在教育和外交领域的贡献,他不仅担任讲席教授,传授知识,还作为翻译人员,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下士岂堪云报”,表达了对张之洞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对社会影响的谦虚态度。“忆三载耳提面命,此后云霄万古,想像徒劳”则回忆了张之洞三年间的悉心教导,以及其深远的影响,仿佛在云端,难以想象其具体模样,表达了对张之洞深深的怀念与敬仰之情。整联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张之洞的伟大人格与历史贡献。
不详
平生遭遇两文襄,那堪听鼓金陵,鬓丝似雪;
举世推崇一元老,遽尔乘槎银汉,心事如潮。
其经术在疏议礼典,其远猷在保定东南,我欲瞻四方,沧海几回知己泪;
于文章则锤冶韩苏,与治略则伯仲伊吕,天不遗一老,燕台八月雪飞寒。
因急难而图功,规画从容,淮阳卧治;
恤故吏及其子,感激涕零,汾水神伤。
论我公伟业,兵鏖赤壁,山夺小姑,组练三千,何减背嵬八百,迨韩驴退隐,犹烦星节指挥,江介行师,岭东靖寇,南服昔铭勋,儒将名臣齐俯首;
愧贱子不才,弱冠请缨,中流击楫,楼船一队,远随横海双旌,奈羊鹤氋氃,有负风尘赏识,荐祢表在,御李人亡,西州今洒泪,感恩知己最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