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冬徂春道中多雨至临江宜春之间特甚遂作苦语

客行无晴时,涔涔如漏天。

东吴至西江,旧岁接新年。

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鹑悬。

掀淖起复仆,顷步如重关。

略似鸭与猪,汩没泥水阑。

我涂未渠穷,一晴愧天悭。

倒塔桥已断,壁破渡无船。

路人相告语,未到先长叹。

薄晚得硗确,稍入袁州山。

不辞石齧足,聊免泥没鞯。

自古行路吟,听者凋朱颜。

轩渠尚能赋,诗人类痴顽。

形式: 古风

翻译

旅行中没有晴朗的时候,雨水不断如同漏水的天。
从东吴走到西江,跨过旧年的尾巴迎接新年。
穿着蜡屐的脚惊恐地滑倒,油衣上的补丁像鸟雀的羽毛般悬挂。
在泥泞中起身又摔倒,每一步都像穿越重重难关。
我就像鸭子和猪一样陷入泥水中,挣扎前行。
我的旅程还未结束,渴望晴天却觉得老天吝啬。
曾经的倒塔桥已经断裂,渡口的墙壁破损,连船只也没有。
路上的人相互告知,还未到达就已感叹连连。
傍晚时分,道路变得坎坷,我进入袁州山区。
我不怕石头磨破双脚,只为避免泥泞淹没马鞍。
自古以来,行路之人常吟咏,听者因此而容颜憔悴。
即使轩渠这样的高才也能作诗,但诗人往往也显得痴傻固执。

注释

涔涔:形容雨下个不停。
蜡屐:用蜡涂过的木屐,防湿。
油衣:防水的油布衣服。
渠:代词,指代‘我’的旅程。
薄晚:傍晚。
硗确:形容道路崎岖不平。
石齧:石头磨破。
痴顽:形容人固执或愚笨。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自冬徂春道中多雨至临江宜春之间特甚遂作苦语》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困苦。诗中通过"客行无晴时,涔涔如漏天",形象地刻画出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仿佛天空在不停漏水,给人以压抑之感。诗人从东吴跋涉至西江,跨过新旧岁的交接点,路途艰难,"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鹑悬",形容鞋子湿透,衣物破烂,形象生动。

行走在泥泞中,诗人步履维艰,"掀淖起复仆,顷步如重关",比喻每一步都像穿越重重难关。他把自己比作鸭和猪,沉没于泥水中,表达了深深的疲惫和无奈。尽管路途漫长且恶劣,诗人仍坚韧前行,感叹"我涂未渠穷,一晴愧天悭",期待着久违的晴天。

沿途景色凄凉,桥梁损毁,渡船难觅,"倒塔桥已断,壁破渡无船",增添了旅途的绝望。路人相见,无不叹息,诗人自己也感慨"薄晚得硗确,稍入袁州山",傍晚时分才找到稍微干燥的山路。为了避开泥泞,他宁愿忍受石头磨脚,也不愿马鞍被泥水浸湿。

最后,诗人以"自古行路吟,听者凋朱颜"总结,指出自古以来,行路之人都会因艰难而吟咏,这样的经历足以使人的容颜憔悴。然而,诗人仍以轩渠(古代对人的尊称)自比,表达出虽处境艰难,但仍有诗心,不失为痴顽之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困苦与坚韧,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体现了宋诗的写实与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自石林回过小玲珑岩窦益奇昔为富人吴氏所有今一子尚幼山检校于官

一丘乃中虚,洞穴四无碍。

却略岩岫杳,黝纠石床怪。

苍牛饮前池,碧罅滟微濑。

雕锼具百巧,图画窘千态。

哀湍写坏磴,冻雨湿空翠。

疏梅照草棘,瘦竹拔蹊隧。

当时闾阎子,目力在尘外。

孤童藐难料,奇事疑有待。

谁欤千金捐,来换把茅盖。

不仙亦足豪,众垤皆累块。

我评北山游,胜绝此无对。

玲珑讵可小,孰能为之大。

形式: 古风

自巫山遵陆以避黑石诸滩大雨不可行泊驿中一日吏士自秭归陆行者亦会

巫山信是阳云台,客行五日云不开。

阴晴何常有朝暮,夜雨少休明复来。

今朝水长不知数,没尽山根苍石堆。

东矶西矶尽如削,大滩小滩俱若雷。

不知瞿唐复何似,想见万顷淙一杯。

祗今水剂已壮矣,闻道陆程尤艰哉。

摩围隘口石生角,蹋飒坡前泥似醅。

眼前安得故园路,江沙江草便青鞋。

形式: 古风

自阊门骑马入越城(其一)

日影穿云亦未浓,夜来疏雨洗清空。

村前村后东风满,略数桃花一万重。

形式: 七言绝句

自嘲二绝(其二)

恶声恶色横相干,觌面须臾万箭攒。

有客痴聋都不动,方知我被见闻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