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夜斋居殿卿携具见枉

茅斋残雪在,新月况当门。

春动西园盖,寒空北海樽。

诗篇闲自遣,交态老难论。

似觉行厨色,能清病客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攀龙在立春前夜斋居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和个人心境的微妙转换。

首联“茅斋残雪在,新月况当门”,开篇即以“残雪”与“新月”构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了季节更替的背景,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残雪象征着冬日的痕迹逐渐消逝,新月则预示着新生与希望的降临,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即将到来春天的期待与感慨。

颔联“春动西园盖,寒空北海樽”,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西园之春意盎然,北海之樽酒满盈,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欢愉与满足。这里的“春动”与“寒空”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季节的更迭,也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的深沉思考。

颈联“诗篇闲自遣,交态老难论”,转而聚焦于诗人的个人生活。通过“诗篇”这一载体,诗人表达了自我抒发与情感寄托的方式,同时也流露出年岁渐长、世事沧桑之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交态老难论”一句,既是对过往友谊的怀念,也是对人生经历复杂多变的感慨,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尾联“似觉行厨色,能清病客魂”,最后以“行厨色”(可能指食物或宴席的色彩)和“病客魂”(可能指病中之人的心灵状态)为意象,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深的层面。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食的渴望,更蕴含了对生命、健康以及精神慰藉的向往。通过“清”字,不仅描绘了食物的诱人色泽,也暗喻了心灵的净化与慰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内心世界深刻而复杂的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立春日斋居对雪忆元美

斋居何所作,春雪是佳期。

净入年华浅,光含暝色迟。

鸣弦流艳曲,拂简映新诗。

此夕山阴客,扁舟兴可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袭生初度与郭子坤集开元寺饯许右史

论交三十载,此地重寻盟。

夏腊高初度,人天恋远行。

青莲澄笔彩,白马识经声。

曾是春山夜,谈禅对友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逃暑

无处堪逃暑,高楼坐夜分。

河流缠宿雾,电影迸重云。

纨扇含冰彩,珠帘网露文。

汉宫多贵幸,何以荅南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暴雨

西来氛甚恶,夏至此何祥。

雨伏千厓怒,风回万壑长。

雷声盘暗牖,电影缠空梁。

少选虹霓出,园林媚夕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