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钱处和野堂(其一)

日净岚光上,山藏野意添。

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

绝俗宜招隐,论诗未属厌。

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翻译

阳光洗净山间的雾气,山中隐藏着野性的趣味。
海潮涌动仿佛在书桌前隐现,远山如帘幕般巧妙地遮挡。
超凡脱俗最适合隐居,谈论诗歌也不觉厌倦。
虽然住处靠近繁华的都市,但一切事物都展现出宁静安详。

注释

日:太阳。
净:洗净。
岚光:山间的雾气。
上:上升。
山:山。
藏:隐藏。
野意:野性的情趣。
添:增添。
海潮:海浪。
来:涌来。
隐几:在书桌前隐现。
越岫:远处的山峦。
巧当帘:巧妙地像帘子一样遮挡。
绝俗:超凡脱俗。
宜:适合。
招隐:招引隐居。
论诗:谈论诗歌。
未属:不觉得。
厌:厌倦。
居:住所。
虽:虽然。
朝市:都市。
近:靠近。
事事:一切事物。
见:展现。
安恬:宁静安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自然情趣的画面。首句"日净岚光上",写出了阳光穿透云雾,照耀在山间的景象,显得清新明亮。"山藏野意添"则暗示了山中隐藏着未被发掘的野趣,增添了神秘感。

"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海潮涌动比作轻轻拂过书桌的微风,而远方的山峦仿佛精心布置的窗帘,巧妙地遮挡住了视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绝俗宜招隐"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世喧嚣的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这样的环境最适合修身养性。"论诗未属厌"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即使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最后两句"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虽然接近繁华的都市,但他的心境却保持着安宁与恬淡,体现了诗人超脱物外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宋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高路分见赠二首(其二)

照世名流玉与清,公家勋业有繁缨。

格言追古如陶令,妙句锵金谢子卿。

卜筑靓深均里闬,山林佳绝得天成。

两篇奇语难修报,褒借飘飘愧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高路分见赠二首(其一)

行年以礼古犹今,况已华颠雪满簪。

五子政须俱治产,两疏宁复较挥金。

稍摅云水安闲计,得展江湖漫浪心。

一笑相逢慰岑寂,更烦击节发清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虚中见赠二首(其二)

销沈壮气已无馀,尚有床头数卷书。

再命岂宜居旧物,三乘只合乐真如。

脩门喜见平生友,穷巷何堪长者车。

顾我久寻方外侣,按摩颇欲献呵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虚中见赠二首(其一)

珊瑚明月堕微茫,春入灯花暖夜缸。

但阅玙璠来棐几,颇惭心迹倦芸窗。

云间旧是贤者隐,江夏久无清誉双。

拭目须君上霄汉,且将韵语伴澄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