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秋夜长

秋夜长,殊未央。

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

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皇,丹绮双鸳鸯。

调砧乱杵思自伤,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

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翻译

秋天的夜晚如此漫长,还未到尽头。
明亮的月光洒下清露,远处的楼阁遥遥相望。
相望却无法相遇,河流宽阔无桥梁。
北风吹起,大雁南飞,兰草和菊花正芬芳。
佩戴着鸣环的妇人拖着鞋子走出长廊,为远方的你缝制秋衣。
细薄的罗衣上绣着凤凰,彩色的丝绸上鸳鸯成双。
捣衣的砧声杂乱,令人心中感伤,思念着远征的你。
鹤关的讯息已断绝,龙门的道路漫长无尽。
你在遥远的地方,我为你准备的寒衣只能独自飘香。

注释

殊未央:还没有结束。
层城绮阁:多层的华丽楼阁。
川无梁:河流太宽无法过桥。
受节:指季节的变化。
委质:献出自己的忠诚,这里指菊花开放。
鸣环曳履:形容妇人行走时环佩叮当,鞋履拖沓。
纤罗:薄而细的丝织品。
丹绮:红色的绚丽丝绸。
双鸳鸯:象征夫妻或情侣。
调砧乱杵:捣衣的声音不协调,暗示心情纷乱。
戍他乡:在外地驻守,指征战。
鹤关:边关,代指远方。
音信断:没有消息。
龙门:这里代指征人的目的地。
寒衣徒自香:寒衣虽香,却无人可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月色如洗,露水清澈,城郭高阁在夜光中交相辉映。诗人通过对长夜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遥相望,川无梁" 二句,透露出一股离别之愁,河流没有桥梁,更象征着心与心之间隔阂重重。北风刮过,南飞的大雁也增添了行者孤独的氛围。

接着,诗人笔触转至庭院中的景致,崇兰(一种香草)和菊花在秋风中散发着清芬,环佩声响,是出入长廊的脚步声。最后一句"为君秋夜捣衣裳",表明这繁复而细腻的劳作都是为了远方的君亲。

纤罗对凤皇、丹绮双鸳鸯,是对精美织物的描写,它们象征着高贵和优雅,但紧接着的"调砧乱杵思自伤"则显示了内心的痛苦与哀愁。诗人通过这反差手法,表达了自己在深秋之夜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最后几句"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更是将这种思念推向高潮。诗人以深秋的夜晚为背景,通过对远行征人的怀想和家书难寄的情境,表达了对亲人无法团聚的哀愁。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是一篇集思念、孤独与深秋景色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113)

王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字:子安
  •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 生卒年:649或650~676或675年

相关古诗词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一)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形式: 古风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二)

复阁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形式: 古风

寒夜思友三首(其一)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职]韵

寒夜思友三首(其二)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