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天留题

落魄人间成谩老,足茧胼胝要闻道。

掉头不向声利场,飘飘迥出风尘表。

嗟嗟事事不惬怀,却喜因缘饱幽讨。

登太华兮濯沧浪,云梦湫隘鲁邾小。

既不责人求诸己,自信玄门穷妙理。

虚室生白悟名言,坐见吉祥来止止。

个中端的合乾坤,几道致柔若诸水。

要须万里可参同,坐断孤峰空弃鄙。

潜山霍山大涤山,天柱插云人莫企。

痴狂取笑谁氏子,不以生生而死死。

自知踪迹类闾丘,君家可是留前轨。

枯藤拟待挂休休,莫使风雷暗催徙。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世间困顿,我已老去,只为追求真理。
我避开名利诱惑,超脱世俗尘埃。
世事皆不如意,但我乐于深入探究。
我登上华山,洗涤心灵,在云梦间感受天地之小。
我不苛求他人,只反省自己,探索深奥的哲理。
静心领悟智慧,吉祥之事自然降临。
这境界如同天地,柔和如水,包容万物。
即使行走万里,也要寻找共鸣,独自坐在高峰,摒弃狭隘。
潜山、霍山、大涤山,天柱直入云端,无人能及。
我的行为被人嘲笑,但我活出自我,不为生死所困。
我像孔丘一样,追寻自己的道路,你的家是否也沿袭了相同的轨迹。
即使枯藤老矣,我也愿静待,不被风雷随意驱赶。

注释

落魄:困顿失意。
谩老:老去无望。
足茧胼胝:脚上长满老茧。
闻道:追求真理。
声利场:名利诱惑之地。
风尘表:世俗尘埃之外。
幽讨:深入探究。
濯:洗涤。
鲁邾小:形容天地之小。
责人:苛求他人。
玄门:深奥的哲理。
虚室:静心。
名言:智慧。
吉祥来止止:吉祥之事降临。
端的:确实。
合乾坤:如同天地。
致柔若诸水:柔和如水。
参同:寻找共鸣。
孤峰:高峰。
潜山霍山大涤山:列举名山。
天柱插云:直入云端。
痴狂:不顾他人看法。
谁氏子:何人。
自知:了解自己。
踪迹:行为轨迹。
类:像。
闾丘:孔丘。
前轨:过去的道路。
休休:静待。
风雷:自然力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洞清的作品,名为《大涤洞天留题》。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

"落魄人间成谩老,足茧胼胝要闻道。"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道德修养的渴望。

"掉头不向声利场,飘飘迥出风尘表。" 诗人选择背离世间的功名利禄,不为红尘所染,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嗟嗟事事不惬怀,却喜因缘饱幽讨。" 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无奈和对内在修养的喜悦。

"登太华兮濯沧浪,云梦湫隘鲁邾小。" 这里借景抒情,表明诗人的心境与修为,既有攀登高峰的雄心,也有超脱尘世的志向。

"既不责人求诸己,自信玄门穷妙理。" 诗人强调内省自察,不求外在评判,只愿追寻玄妙之理。

"虚室生白悟名言,坐见吉祥来止止。"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空寂的居所中领悟生命真谛,等待着命运的吉凶。

"个中端的合乾坤,几道致柔若诸水。" 诗人自信自己的品格纯正,如天地之间的平衡之美,且有如流水般的柔和与自然。

"要须万里可参同,坐断孤峰空弃鄙。" 表达了诗人的高远志向,不满足于凡尘的庸俗,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潜山霍山大涤山,天柱插云人莫企。" 诗人通过对山脉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力度的敬畏。

"痴狂取笑谁氏子,不以生生而死死。" 这里诗人自嘲为世人看作痴狂,但他却不随波逐流,而是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

"自知踪迹类闾丘,君家可是留前轨。" 诗人自信自己的脚步如古圣先贤,不会轻易改变,也希望后来者能够继承他的精神遗产。

"枯藤拟待挂休休,莫使风雷暗催徙。" 最后的两句则是诗人的叮咛,希望能在安静的环境中修行,不被世间的喧嚣所扰乱。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修养的思想情操,是一篇高洁清新、意境深远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1)

何洞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溪居夜月

茅屋濒溪只数椽,护篱黄犬枕莎眠。

柴扉不掩松梢月,恐有山阴访雪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千年古石

怪底黄石公,乃是赤松子。

蒲柳不自强,一见颡应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大涤洞

杳默閟虚旷,森爽离人寰。

玉室非所诣,回首烟中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右凤洞

上作千仞翔,下作千岩栖。

箫韶在何处,苍梧云气迷。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