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饶信诗

皇奋厥武,于蔡于徐。彼凶卒迷,敢抗天诛。

王旅啴啴,怒若虓虎。是迅是跃,以夷丑虏。

寇乃败逃,自鄂而饶。而信而衢,奔腾叫譊。

惟时我公,出次于东。既祷既祃,驷马庞庞。

群帅请命,于皇之训。踣彼顽嚣,宥此惠顺。

载纡金节,载砺雕戈。龙盾虎旗,皇威是荷。

进次于衢,寇凶莫逞。既克三邑,彼卒大窘。

遂偪信城,信城猖猖。有不能守,复据以江。

公曰尔师,勿徐勿亟。四军并作,谁其汝克。

或败其腹,或披其枝。大袒而前,不见刀锯。

寇穷辄走,溃其群丑。刃不缠腰,红不帕首。

公曰其追,殄灭是期。卒刌乃肉,血手淋漓。

凡变之始,众或附起。剪厥渠魁,下人罔治。

皇有恩言,我是用宣。单车朝出,降幡暮悬。

螟螣已除,稂莠亦斥。式广德心,以奠乡国。

孰饥孰寒,孰呻而叹。孰病不治,我惟汝安。

乃留乃处,乃彻我土。匪逸其居,王师之所。

皇谓我公,尔其克艰。釐尔宝带,用旌尔贤。

公拜稽首,天子明圣。公拜稽首,皇袭宠命。

信饶既清,蔡徐亦宁。惕威狃德,我武用成。

太平之期,谁实致之。天祚我皇,命公是毗。

公其归相,为时硕辅。亿万斯年,无敢予侮。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平饶信诗》,展现了明朝初期平定蔡、徐、饶、信四地叛乱的历史背景与过程,体现了明朝军队的英勇和胜利后的治理智慧。

开篇“皇奋厥武,于蔡于徐”,描绘了明朝军队在蔡、徐两地奋勇作战的场景,彰显了皇室的武力与决心。接着,“彼凶卒迷,敢抗天诛”一句,表达了对叛乱者的谴责,认为他们敢于对抗天命,必将受到惩罚。随后,“王旅啴啴,怒若虓虎”形象地描绘了明朝军队的气势如猛虎下山,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

“是迅是跃,以夷丑虏”表现了军队迅速行动,以雷霆万钧之势消灭敌人。接下来的“寇乃败逃,自鄂而饶”描述了敌军溃败逃散的情景,显示出明朝军队的胜利。

“而信而衢,奔腾叫譊”则描绘了战场上的混乱与紧张气氛,而“惟时我公,出次于东”则点出了指挥官的重要角色,他亲自前往前线指挥作战。

“既祷既祃,驷马庞庞”描述了军队在战前进行祭祀与准备的庄重场面,显示了对胜利的渴望与敬畏之心。“群帅请命,于皇之训”表明了军队在指挥官的领导下,遵循命令,执行任务的决心。

“踣彼顽嚣,宥此惠顺”体现了军队在战斗中对顽固抵抗者严惩,对愿意顺从者宽恕的原则,展现了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的结合。

“载纡金节,载砺雕戈”描绘了军队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景象,而“龙盾虎旗,皇威是荷”则强调了军队的威严与皇室的支持。

“进次于衢,寇凶莫逞”表明了军队在战略部署上的成功,使得敌人无法施展力量。“既克三邑,彼卒大窘”描述了敌军在连失三地后陷入困境的情景。

“遂偪信城,信城猖猖。有不能守,复据以江”进一步展示了战场的激烈与复杂,以及明朝军队的灵活应对能力。

“公曰尔师,勿徐勿亟。四军并作,谁其汝克”体现了指挥官的智慧与决断,要求军队快速行动,协同作战,以确保胜利。

“或败其腹,或披其枝。大袒而前,不见刀锯”描绘了战场上士兵的英勇与牺牲精神,即使面对死亡威胁,也无所畏惧。

“寇穷辄走,溃其群丑。刃不缠腰,红不帕首”展现了敌军的溃败与士兵的纪律性,即使在战斗中,也保持了对武器的尊重与对敌人的仁慈。

“公曰其追,殄灭是期”表明了指挥官对彻底清除敌人的决心,而“卒刌乃肉,血手淋漓”则描绘了战斗的残酷与激烈。

“凡变之始,众或附起。剪厥渠魁,下人罔治”体现了对叛乱领袖的打击与对普通民众的宽容,展现了治理策略的智慧。

“皇有恩言,我是用宣。单车朝出,降幡暮悬”描绘了胜利后,皇帝通过使者传达恩典,展示和平与治理的开始。

“螟螣已除,稂莠亦斥。式广德心,以奠乡国”表明了对叛乱的彻底清除,以及对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视。

“孰饥孰寒,孰呻而叹。孰病不治,我惟汝安”体现了对民众生活的关心与照顾,展现了治理的仁慈与智慧。

“乃留乃处,乃彻我土。匪逸其居,王师之所”表明了对土地的保护与治理,以及对军队驻扎地点的选择。

“皇谓我公,尔其克艰。釐尔宝带,用旌尔贤”表达了对指挥官的赞赏与奖励,肯定了其在战争中的贡献。

“公拜稽首,天子明圣。公拜稽首,皇袭宠命”体现了对皇帝的尊敬与对皇室权威的认可。

“信饶既清,蔡徐亦宁。惕威狃德,我武用成”表明了对局势的稳定与对军队纪律的强调。

“太平之期,谁实致之。天祚我皇,命公是毗”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的实现与对皇室的祝福。

“公其归相,为时硕辅。亿万斯年,无敢予侮”则表达了对指挥官未来的期望与对国家长期稳定的祝愿。

整体而言,《平饶信诗》不仅展现了明朝初期平定叛乱的壮丽画卷,还体现了战争与治理的智慧,以及对国家和平与发展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英雄主义的颂扬、对纪律与仁慈的强调、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向往,以及对皇权的尊重与对民众生活的关怀,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的作品。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春辉堂诗(其一)

春日载迟,有耀其辉。彼居之子,永念庭闱。

篑土之孝,泰山之慈。欲报之德,中心慊而。

形式: 四言诗

春辉堂诗(其二)

何以写心,聿构斯堂。有酒有酒,载崇于觞。

尔肴其洁,尔膳其香。不有慈亲,云何以康。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

春辉堂诗(其三)

嗷嗷林乌,鸣我堂阴。我岂不如,怀此好音。

好音克怀,实劳我心。爰有萱草,言树之襟。

形式: 四言诗 押[侵]韵

吴集贤新堂诗

毖彼吴溪,浦水出焉。水绕山回,笃生俊贤。

俊贤之生,时维吴公。自北自南,有声沨沨。

其声谓何,隆以爵位。谁其媲之,超群逸类。

我公曰归,有赫其光。曾是故庐,闇然弗章。

公曰吁哉,我胡止居。来我工师,我村于溪。

爰作新堂,新堂孔侐。其桷庭庭,其楹植植。

乃辟我寝,我寝既安。乃立我门,我门有闲。

我轩我庑,亦曼且硕。羌何敏哉,曾不留役。

公作斯堂,左山右池。山有集鸟,池有跳鱼。

公登斯堂,以燕父老。有笙喤喤,有鼓考考。

公居斯堂,黄发其缤。有子有孙,从之如云。

公曰其徕,尔我孙子。其听我言,以久此宇。

昔视我庐,榱骞栋堕。今其轮奂,岂不在我。

救之度之,启之辟之。何幽不朗,何废不治。

尔承我志,曰象此堂。小可为杙,大可为梁。

毋揠尔本,毋拜尔枝。苟成尔材,大小具宜。

众领公诲,莫不改容。孰是后人,而弗率从。

哙哙斯堂,德以为基。搆之以功,百世可知。

匪功靡成,匪德曷致。小子作歌,以诏来裔。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