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给事便省归蜀

百四十八岁,中分当此年。

相看似宾主,人拟是神仙。

冠忽加头上,子方归日边。

丁宁焚谏草,恐与蜀人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童给事的人物在年届百四十八岁时,选择返回故乡四川的情景。诗中通过“中分当此年”这一句,巧妙地将人物的年龄与回归的年份相联系,展现出一种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感。

“相看似宾主,人拟是神仙”,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了童给事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仿佛他是尊贵的宾客,又像是超凡脱俗的仙人,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仰慕之情。

“冠忽加头上,子方归日边”,这里描述了童给事突然戴上帽子,准备启程回乡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他即将离开的急切心情,也暗示了他回归故里的决心与勇气。

“丁宁焚谏草,恐与蜀人传”,最后两句则透露出童给事临行前的谨慎与深思。他叮嘱身边的人烧毁谏言的草稿,以免这些可能引起争议或不快的话语流传出去,影响到蜀地的和谐与安宁。这种行为既展现了他对地方治理的关心,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责任感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童给事归乡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风采,也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官员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中“归隐”、“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40)

罗玘(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少师徐先生致仕归宜兴

有雁如鹏大,南归正趁公。

低飞无渤澥,回首失龟蒙。

野水孤云兴,白蘋红蓼风。

丁宁后来侣,吾已到吴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无题

大隐隐城市,远游游帝都。

君今成老叟,吾尚滞癯儒。

对酒情浓淡,思家梦有无。

一声天外雁,南去可相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和少宰李石楼游牛首韵

崔嵬崔嵬复崔嵬,大行之高高矣哉。

看华历历见十丈,寻僧往往逢万回。

昔闻龙盘钟王气,今踏牛首临江隈。

不如壮归依旧望,眼中何人能一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李石楼北归

白下遥遥移绣斧,日边近近倚铨衡。

不因混沌无痕凿,肯信阳春有脚行。

骢驻金城秦壮丽,诗题汴寺宋经营。

平生事业非轩冕,尽付头颅白发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