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曲

乍春眠,又窗前啼鸟,唤醒游仙。

东风也饶丰致,把柳丝千线,吹向阑干。

春好无人玩赏,为春愁,万叠似波澜。

尽回首,遥天一抹,画里云山,梦里溪山。

堪怜,半床书卷,误了华年。

钟期已无寻处,莫遣愁无计,频弄哀弦。

何事穷途感遇,叹荆高、歌哭向幽燕。

试回念、前宵别景,玉笛吹残,蜡炬烧残。

形式:

鉴赏

这首《春愁曲》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王易所作,以春天景色和诗人内心情感为载体,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世界。开篇“乍春眠,又窗前啼鸟”描绘了春天清晨,鸟鸣声唤醒熟睡之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东风也饶丰致”写春风的温柔与丰富,将柳丝吹拂得如千条丝线,形象生动。

然而,诗人感叹“春好无人玩赏”,表达了对美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进而生发出“春愁万叠似波澜”的感慨,将春愁比喻成层层叠叠的波澜,深沉而浩渺。诗人回首远望,“遥天一抹,画里云山,梦里溪山”,流露出对远方山水的向往和现实中的孤独。

“半床书卷,误了华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读书未能及时享受生活的遗憾。接下来,诗人借“钟期已无寻处”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寂寥,只能通过“莫遣愁无计,频弄哀弦”来抒发愁绪。最后,诗人感叹人生际遇,“何事穷途感遇”,在困顿中仍能忆起“前宵别景”,笛声与烛火的消逝,更添凄凉。

整体来看,《春愁曲》以春天为背景,融合了个人的怀才不遇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42)

王易(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莺啼序.得琅轩自沪来书,并诗一章却寄,用前送别韵

春风那堪握手,感情深似水。

残更转、似酒初醒,金荷开尽红蕊。

自别后、吟怀渐冷,遥天盼断征鸿坠。

乍传来、素简缄愁,又牵离思。

璧月宵明,琼卮夕泛,漫临风念子。

更魂断、细雨纷纷,清明时节又至。

望江南,青山如画,为长送,归帆东指。

算天涯,荒草萋萋,自饶春意。

游仙梦杳,归雁声寒,惯连宵不寐。

长记取,墨花香篆,旧日情致。携酒登临,与君挥泪。

良时不再,英游难续,十年梁苑窗同绿,恨缘悭、今昔分荣悴。

湖山笑我,飘零书剑何之,栖栖软红尘里。

风烟冉冉,花事迟迟,看柳眉颦翠。

但枉说、鱼龙在野。鹓鹭分行,行矣关山,独吟声起。

长空莽莽,流云来住,雏莺如语花似锦,镇无聊、玉笛声重倚。

箧中冰雪陈陈,便有新愁,也成故纸。

形式:

探春.壬子仲春晴日,郊外小游,月馀不出,不知春便如许也

浓翠生阴,零红散雨,十里春光如绣。

冷落旗亭,喧阗花市,无计了除清昼。

方试将轻袷,早惊觉、沈腰销瘦。

可怜人异从前,那禁春尚依旧。怕问故人来否。

为隔岁馀香,尚留襟袖。

紫燕来迟,碧桃开遍,前度刘郎归后。

粉蝶寻芳去,便知得、蕊香轻透。

欲觅酴醾,杏花深处无有。

形式:

沁园春.春情

玉案尘生,金炉香烬,罗幕含愁。

问帘外桃花,昨宵开未,堂前燕子,近日来否。

风景依然,伊人不见,如许春光未肯留。

凝眸看,看游丝不定,野马空浮。

有时独上西楼,奈乍暖还寒不自由。

听枝上黄莺,惊回梦去,林间杜宇,唤出归休。

芳草相思,垂柳惹恨,欲语人前又自羞。

羞何事,为能言鹦鹉,偏在前头。

形式:

点绛唇.南人北来携食物数事故园风味差足慰乡思耳

十载他乡,烟尘霭霭迷吴楚。

白云深处,欲去浑无路。岁岁蒪鲈,几度牵离绪。

清如许,故园风味,也忆劳人否。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