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果州同游茅山赠

我家荆溪东,矮屋八九间。

石田人不耕,自占水一湾。

十年去城市,乐此清昼閒。

饱闻西州英,奥学窥孔颜。

见贤岂无时,冰开水潺潺。

朅来洁齐俟,一语开冥顽。

锦机神所秘,启示不吾悭。

追随妙高台,勇往不作艰。

蹇步驱弗前,逸驾杳难攀。

惆怅默无言,诗卷惭空还。

三茅在何许,天末耸髻鬟。

胜处不可穷,老我尝窥斑。

幽人去不归,夜鹤守松关。

夫君金玉姿,秀气超人寰。

兴来得同游,句就知难删。

应同太史笔,有副藏名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我家位于荆溪东边,几间矮小的房屋。
石田无人耕种,只有一湾清水自流。
十年远离都市,享受这宁静的白天。
常听西州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学问深如孔颜。
见到贤能之人,何时不是机会,就像潺潺流水洗涤心灵。
我期待着净化自我,一句智慧之言能开启愚钝。
织锦机中的秘密,神灵并未吝啬向我揭示。
我勇往直前追求妙高台,无惧艰难险阻。
步履艰难无法前行,高远的目标难以触及。
心中惆怅无言以对,空手而归,诗卷无成。
三茅何处寻?那远方的天空像发髻般耸立。
美景无穷无尽,岁月使我略有所见。
隐士离去不再回归,只有夜鹤守护松林关隘。
你的气质如金似玉,才华超凡入圣。
你我同游兴致盎然,诗篇虽成,却知删减不易。
你的诗才应与太史媲美,佳作定会流传名山之间。

注释

荆溪东:荆溪的东岸。
矮屋:低矮的房屋。
石田:石质的土地。
水一湾:一弯流水。
西州英:西州的杰出人物。
奥学:深奥的学问。
冰开水潺潺:如冰水洗涤心灵。
朅来:期待着。
冥顽:愚钝的心灵。
锦机:织锦机。
妙高台:理想或精神追求之地。
蹇步:步履艰难。
逸驾:高远的目标。
三茅:古代的三位仙人。
天末:远方的天空。
胜处:美景。
幽人:隐士。
夜鹤:夜晚的鹤。
夫君:您,指对方。
兴来:兴致高涨的时候。
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
名山:著名的山脉,象征永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家园荆溪东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田园风光,以及诗人的自在生活。"石田人不耕,自占水一湾"表达了诗人不为五谷杂粮所牵绊,只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片清净之地。

"十年去城市,乐此清昼閒"显示出诗人对都市生活的放弃和对乡村宁静时光的喜爱。接下来的"饱闻西州英,奥学窥孔颜"则透露了诗人的学养和对知识的追求。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通过与贤者的交流,以及对锦机秘密之事的领悟,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提升。"追随妙高台,勇往不作艰"则展现了诗人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决心。

最后几句"幽人去不归,夜鹤守松关"描绘了一种隐逸之人的生活,而"夫君金玉姿,秀气超人寰"则是对同游者李果州的赞美。全诗通过对自然之美和个人修养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一种高洁、自在生活理想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清新,意境幽深,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宁静。

收录诗词(535)

刘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陈倅田妇刈麦韵因解嘲

君不见山东健妇把犁耕,子美为赋兵车行。

我尝一读三叹息,尚想青天闻哭声。

又不见峡女生涯在两脚,鬓发飘萧不堪掠。

我尝三复负薪篇,亦是子美夔州作。

山东征战苦未平,峡女家贫无㪷升。

吾邦之俗异于是,赋调不苛闾里宁。

八月诗人歌载绩,馀暇不如同力穑。

况复樵枯良易易,自昔民生在勤力。

通守于民情最亲,劳农不惮行侵晨。

他日席前须记取,要使深宫识苦辛。

形式: 古风

和罗权丞至日雪韵

台上五云纪,宫中一线添。

巧开三白瑞,幻出六花盐。

宿麦犹期润,前山已见尖。

应怜贵公子,索句久巡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和赵章泉寄诗韵

索居灵琐久尘埃,一读新篇病眼开。

妄意严诗编杜集,敢陪郭隗上燕台。

纡朱晚岁徒云尔,养素平生壮矣哉。

更许韩非书传尾,遗荣何止被云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傅侍郎鹿鸣宴韵二首(其二)

先生谠论在延英,早岁金瓯已覆名。

自古正人羞枉尺,祇今公论有持衡。

九重闻道将飞诏,一水何妨缓作程。

莫笑田家去天远,春来野草亦敷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