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执礼六首(其六)

文才久合步蟾宫,未肯争抟九万风。

剩欲论诗宗典乐,故应怜我隶司空。

高山宛在绿琴里,白发从多清镜中。

要识起予真赏意,圣门千古望龟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长久以来,我的文才与月宫相合,不愿与人争夺高空的风
只想讨论诗歌的正宗和音乐的法则,自然会怜惜我这样的司空之职
高山如画,尽在绿琴的旋律中展现,满头白发清晰照见于明镜之中
要理解我真正的赏识之意,那是在圣贤之门期待着像龟蒙一样的知音

注释

文才:文学才华。
步蟾宫:比喻追求高雅或文学成就。
争抟:争夺。
九万风:形容极高的地位或成就。
论诗宗典乐:探讨诗歌的正统和音乐的准则。
怜我:同情或赞赏我。
隶司空:指担任类似司空这样的官职,可能有文学或艺术方面的职责。
高山宛在:高山仿佛就在眼前。
绿琴:借代音乐,象征高雅的艺术。
白发:指年老。
起予:启发、引导。
真赏意:真正的欣赏和理解。
圣门:指儒家学说或圣贤之道。
龟蒙:古代的隐士,这里可能象征有深厚学问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胡寅所作的《和黄执礼六首(其六)》。诗人以文才自比,暗示自己才华出众,如同登临月宫,不愿轻易追求世俗的显赫。他更倾向于诗歌创作,认为自己的诗宗源于经典乐章,表达出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坚守。

“怜我隶司空”一句,表明诗人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可能是指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类似于古代的司空官职,负责音乐和文艺事务。接下来,诗人通过高山与绿琴的意象,寄托了自己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以及岁月流逝中白发增多的感慨,但镜子中的清影依然映照出他的清高。

最后,诗人强调,真正的艺术欣赏在于理解并承继传统,他期望后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创作意图,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就像圣门(儒家学说)千年以来对龟蒙(古人名,此处或指龟山)的期待一样。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后世文人的期许,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文化情怀。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和黄执礼六首(其五)

尚德南宫勇北宫,羡君兼有古人风。

无双自昔称江夏,第一于今鄙解空。

会友更求三以上,策名应簉二之中。

须惭颣语赓黄绢,但可厨人作酱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黄执礼六首(其四)

律吕旋相六十宫,声如佳句比南风。

自非诗印全提得,难使言瑕一洗空。

已向襟灵窥致远,更从彪炳见弸中。

读书有益非虚语,请看孙权与阿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黄执礼六首(其三)

浮生均是大槐宫,永日聊便竹簟风。

若要语言求要妙,犹将笔墨画虚空。

一区聊寄尘嚣外,万景皆归眺望中。

敢似越鸡孵鹄卵,正惭云将问鸿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黄执礼六首(其二)

赐墙那及仲尼宫,妄意坚高立下风。

志士有求虽汲汲,鄙夫无得漫空空。

诗鸣寡学安能善,酒圣多愁讵敢中。

惟赖有朋想博约,过情之誉岂宜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