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明碧轩南竹数丛,别来江外几秋风。
道人无复人间世,嗟我今为白发翁。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开篇“明碧轩南竹数丛”,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轩下竹丛生长繁盛,给人以清凉之感。接着“别来江外几秋风”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似乎每当秋风起时,就会想起自己与世隔绝的日子。
“道人无复人间世”,这里的“道人”特指佛教僧侣,“无复人间世”表达了诗人对于脱离尘世、达到精神境界的向往。紧接着“嗟我今为白发翁”,则是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头发斑白的感叹。在这里,王安石通过自嘲,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体会。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沉思。它不仅展现了王安石在文学上的成就,更反映出他内心对于精神超脱和人生哲理的追求。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悠悠独梦水西轩,百舌枝头语更繁。
山鸟不应知地禁,亦逢春暖即啾喧。
休公遂不起,难料复难忘。
玉骨随薪尽,空留一分香。
满城风雨满城尘,盖紫藏红漫惜春。
春去自应无觅处,可怜多少惜花人。
斜径偶通南埭路,数家遥对北山岑。
草头蛱蝶黄花晚,菱角蜻蜓翠蔓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