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杜抚勾古意六首(其三)

长松援丈萝,无事登青冥。

因缘偶然尔,初非出经营。

我受气类似,抡材置勿听。

翟公亦痴绝,书门议交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之景。诗人以“长松援丈萝”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松树与藤萝相互依存、共同生长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界中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支持。接着,“无事登青冥”,则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仿佛在说,无需刻意去追求,自然界的美好便已存在。

“因缘偶然尔,初非出经营。”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和谐并非人为设计或刻意安排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偶然性。诗人似乎在感慨,世间美好的事物往往不需刻意追求,它们就在那里,等待着被发现。

“我受气类似,抡材置勿听。”这里,诗人自比为接受自然之气的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道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他似乎在说,对于那些世俗的追求,自己并不在意,更愿意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粹。

“翟公亦痴绝,书门议交情。”最后两句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翟公的故事在这里被用来比喻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期待。诗人似乎在说,就像翟公那样,对于真正的友谊,他愿意付出真心,期待与朋友之间真诚的交流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真挚友情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哲理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其四)

午梦清断续,殷鬓飞蚊鸣。

微风亦见戏,故掩读残经。

相见洞天晓,雾重花冥冥。

秀句吐奇丽,乃尔未忘情。

形式: 古风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其五)

秋晚凋红翠,幽怀到眉峰。

玉纤弄彩笔,落纸翩惊鸿。

道山归计好,高情付疏慵。

何独谢夫人,特有林下风。

形式: 古风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其六)

暮年一杯春,愁边赖开拓。

醉乡归路稳,城郭见隐约。

万事付颓然,破帻风堕落。

胸次竟何有,八窗洞空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了翁有书与谢无逸云觉范真是比丘

堕马哭淮王,牧羊仗汉节。

古人守忠义,视死如弃禊。

吾是真比丘,死生见窟宅。

一饭不愿馀,孤坐阅岁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