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明复熙道

四五十年来,斯文何屯蹇。

雅正遂彫缺,浮薄竞相扇。

在上无宗主,淫哇千万变。

后生益纂组,少年事彫篆。

仁义仅消亡,圣经亦离散。

其徒日已多,天下过大半。

路塞不可辟,甚于杨墨患。

辞之使廓如,才比孟子浅。

患大恐不救,有时泪如霰。

大贤为时生,去圣犹未远。

昔日到汶上,熙道始相见。

知道在熙道,一见不敢慢。

尊之如韩孟,与道作藩翰。

今春来南都,明复去京辇。

未识心相通,所怀恨未展。

明复无羁缚,我有守官限。

南走三百里,访我殊不倦。

剧谈露胸臆,胸臆无畔岸。

高文见事业,事业盈编简。

一一皇霸略,纵横小管晏。

磊磊王相才,上下包周汉。

二贤信命世,实为有道见。

天使扶斯文,淳风应可逭。

我缀二贤末,材驽愧款段。

形式: 古风

翻译

四五十年间,文雅为何停滞不前。
高尚正直逐渐凋零,轻浮浅薄竞相盛行。
上层缺乏主导,邪恶变化万千。
年轻人愈发沉迷于繁琐之事,少年热衷于雕琢文字。
仁义几乎消失,经典也四分五裂。
追随者日益增多,占据了天下大半。
道路堵塞无法开辟,比杨朱墨翟的问题更严重。
他们的言辞空洞,才智不及孟子。
深感忧虑,有时泪水如霰粒般落下。
大贤人应运而生,距离圣人时代尚不远。
往昔在汶水之上,初次遇见熙道。
深知熙道的智慧,初次相见不敢怠慢。
尊崇他如韩愈孟郊,他是道的守护者。
今年春天来到南都,明复又要离开京城。
还未深入了解彼此,心中的遗憾未能舒展。
明复无拘无束,但我有官职限制。
他南行三百里来找我,毫不厌倦。
畅谈中展现真性情,毫无保留。
他的文章显露出卓越才能,著作丰富。
他的策略宏大,如同管仲晏婴般纵横捭阖。
他的治国才能出众,胸怀天下汉室。
两位贤人确为当世之才,展现出道义之道。
天意似乎要扶持这种文风,淳朴之风或许能留存。
我位居二贤之后,才疏学浅,自愧不如。

注释

斯文:文雅。
屯蹇:停滞不前。
雅正:高尚正直。
浮薄:轻浮浅薄。
竞相扇:盛行。
宗主:主导者。
淫哇:邪恶。
纂组:繁琐之事。
圣经:经典。
离散:四分五裂。
羁缚:束缚。
守官限:官职限制。
胸臆:真心实意。
畔岸:界限。
皇霸略:宏大策略。
小管晏:管仲晏婴。
磊磊:众多。
包周汉:胸怀天下汉室。
信命世:确为当世之才。
有道见:道义之道。
天使:天意。
淳风:淳朴之风。
缀:位于。
款段:才疏学浅。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石介所作,名为《寄明复熙道》。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明复及熙道两人文采和品德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于个人才华和事业成就的一种自谦与不满。

诗中“四五十年来,斯文何屯蹇”表现了诗人对当下文学界的失望和悲哀。随后,“雅正遂彫缺,浮薄竞相扇”则批评了当时流行的浮华不实之风。而“在上无宗主,淫哇千万变”表达了对朝政失调、缺乏真正领导者的愤懑。接着,“后生益纂组,少年事彫篆”则是对当时青年才俊的不满,他们更多地追求个人功名而非真实学问。

“仁义仅消亡,圣经亦离散”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与经典失传的忧虑。而“其徒日已多,天下过大半”则是对当时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感慨。紧接着,“路塞不可辟,甚于杨墨患”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难以发挥的无奈和痛苦。

“辞之使廓如,才比孟子浅”则是诗人自谦自己的文学才能远不及古代圣贤。此后的“患大恐不救,有时泪如霰”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未能得到认可和利用的深切忧虑。下文“大贤为时生,去圣犹未远”则是对当时社会急需真正贤才的呼唤,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怀念。

随后,“昔日到汶上,熙道始相见”开始进入诗的主体,即表达对明复和熙道两位友人的深厚情谊。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相互认识被描述为“知道在熙道,一见不敢慢”,显示了诗人对这两位友人学识和品行的高度尊重。

接着,“尊之如韩孟,与道作藩翰”则是将两人比喻为古代儒家巨擘,表达出诗人对于他们的崇敬。而“今春来南都,明复去京辇”则记录了两位友人的行踪变化。紧接着,“未识心相通,所怀恨未展”表现了诗人对这两位友人虽有深厚情感,但因故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遗憾。

“明复无羁缚,我有守官限”则是说两人虽然没有世俗的羁绊,但自己却受到职务的束缚。下文,“南走三百里,访我殊不倦”则表现了明复对于诗人的深情厚谊,即使诗人身处困境,他也不忘来看望。

“剧谈露胸臆,胸臆无畔岸”则是对两人之间交流的热烈和深入,而“高文见事业,事业盈编简”则表达了对于文学创作与学术成就的高度评价。紧接着,“一一皇霸略,纵横小管晏”则是对两人在文学上卓越才能的赞赏。

最后,“磊磊王相才,上下包周汉”和“二贤信命世,实为有道见”则进一步肯定了明复和熙道不仅文采斐然,更具有深厚的学问底蕴,他们的文学成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诗中的结尾,“天使扶斯文,淳风应可逭。我缀二贤末,材驽愧款段”则是对这两位友人文采和品德的再次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才华有限,对不如他们的自谦之情。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密直杜公作镇于魏天章李公领使于魏明复先生客于魏熙道宰于魏因作诗寄之

古魏信名地,曹刘遗英躅。

李唐三百年,怅为干戈蹴。

建安风不还,南皮草空绿。

寥寥千馀祀,风流今始续。

李杜二贤公,清猷镇雅俗。

诗名占唐代,二公本名族。

圣时还并生,声烈相薰馥。

朝廷倚金汤,天子恃心腹。

盛德系物怀,威望憬夷服。

千里无惊烽,三军安食粟。

休然德化厚,苍生坐蒙福。

先生服仁义,怀道轻爵禄。

非其人不取,一箪亦自足。

陈蕃知人明,文侯好士笃。

解榻延徐孺,过门轼干木。

今留二公馆,德脩令问淑。

熙道富天爵,孝悌闻乡曲。

孔孟信可蹈,圣贤良自勖。

汉庭新射策,骤升校书局。

魏县方百里,君命往养育。

二公佐世杰,二贤不碌碌。

相与施礼让,物归不待宿。

相与讲道义,教行如流速。

贤人时遘会,间不容薄縠。

五百年一贤,今乃同时生。

千里犹比肩,四贤今连甍。

相聚诚可乐,相得良有情。

我愧孤且陋,徒抱此寸诚。

处乾叹无首,在泰非汇征。

出门皆同人,坎坎于郊行。

独鹤远无和,栖栖在阴鸣。

安得双飞翼,一翥邺都城。

形式: 古风

植萱

一人横行,武王则羞。

今西夷之鬼,抗中国而敌万乘。

西夷之服,升黄堂而骄诸侯。尊于天子,满于九州。

王法不禁,四民不收。植萱于阶兮,庶忘吾忧。

形式: 古风

感兴

村居何所适,种木树桑梓。

田园绕家舍,远不逾十里。

款段足乘骑,代步而已矣。

但识畜驽骀,安知有骐骥。

腊月北风寒,太行山色紫。

君命急如火,城头见烽燧。

雪深马僵倒,十夫扶不起。

军法有明训,后期者诛死。

倚鞍思骏骨,抚辔念绿駬。

求之不可得,觳觫满眼泪。

旁闻负薪叟,窃语相讥刺。

居安常念危,在险如处易。

临难始求济,狼狈徒劳尔。

有备则无患,古人垂深旨。

平居无事时,华厩深秘邃。

善谷与丰草,秣饲十厩吏。

驽骀饱相枕,素餐不知愧。

伯乐能识马,每来加劝说。

飞兔与騕袅,日牵在都市。

为爱千金资,贪吝不肯置。

今日临艰难,努力自勉励。

形式: 古风

感事

吾尝观中夏,地平如砥石。

幅员数万里,车马通辙迹。

帝宅居土中,紫垣当辰极。

长江断其南,绝塞经其北。

东海西流沙,天为限夷狄。

三代千馀年,天子虽务德。

实以险为恃,四夷皆潜匿。

汉唐德稍衰,地胜岂殊昔。

暂来还亟去,不敢窥城壁。

石晋一失谋,六州沦胡域。

天地破扃鐍,山川无阻阨。

贻尔子孙患,固知非远策。

桓桓周世宗,三十纂尧历。

一岁破河东,刘崇丧精魄。

再岁复秦凤,不庭自柔格。

三岁出南狩,王师拯焚溺。

江北十四州,取之如卷席。

四岁征关南,曾不发一镝。

三州相继降,德声畅蛮貊。

李昪请臣妾,钱镠修贡职。

帝欲因兵锋,乘胜务深击。

直取幽州城,拓土开疆埸。

重收虎北口,复关闭寇贼。

是时战屡捷,六军气吞敌。

平吴如破竹,成功在顷刻。

惜哉志不就,暴疾生中夕。

帝宋承大宝,声名发丕赫。

全蜀献土地,举吴上图籍。

荆潭与瓯闽,助祭来匍匐。

开城纳江俘,御楼受晋馘。

区内一正朔,六州独割剔。

愤愤柳崇仪,才宏包旦奭。

生长在河朔,耳目熟金革。

旗鼓朝治兵,酒肴夜结客。

握臂说心诚,倒囊推金帛。

客以豪杰士,遇侯颇感激。

往来达厥诚,生死愿效力。

万德纳我说,洞然绝嫌隙。

事成已有萌,侯去何云亟。

豪杰夜空回,帐中屡叹息。

我览此二事,天意终难测。

抚卷一感伤,两眼泪潸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