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二首(其二)

禁林忝士相如草,芸阁曾分太乙光。

亳社重新依老子,天台自古属刘郎。

判无除目污黄纸,空有孤忠满皂囊。

回首觚棱残梦断,下招不必遣巫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愧居禁苑如士相如草,曾在秘书阁分得太乙之光。
亳州社稷重新依附老子道场,天台山自古以来属于刘姓的郎君。
判决文书沾染尘土,空有一腔忠诚装在黑色的袋子里。
回望宫阙,旧梦已断,无需再召唤巫阳来招魂。

注释

禁林:皇宫禁苑。
忝:有愧于。
士相如草:比喻地位低微。
芸阁:秘书阁,古代藏书之处。
太乙光:指道教中的太乙真君,象征尊贵之光。
亳社:亳州的神社,可能指道教场所。
老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教创始人。
天台:地名,浙江天台山,与道教文化有关。
刘郎:泛指姓刘的人,这里可能暗指历史上某位刘姓人物。
除目:官职任命或罢免的名单。
污黄纸:形容文书的破旧和不显眼。
孤忠:孤独的忠诚。
皂囊:黑色的袋子,古代官员用来盛放公文。
觚棱:宫殿屋檐的角脊,代指宫阙。
残梦:破碎的梦境,象征过去的回忆。
巫阳:古代传说中的招魂使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又和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品格与忠诚之情的表达。

首句“禁林忝士相如草”中的“禁林”指皇家禁苑,"忝士"是古代称谓,对于有德行的人的尊称。这里通过将忝士比作禁林中的草,展现了作者对品格高洁者的赞赏。

接着,“芸阁曾分太乙光”中“芸阁”指的是宫殿或官署的屋顶,而“太乙光”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光,意指至高无上的道德光辉。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圣明君主或高尚人物所具有道德力量的怀念。

第三句“亳社重新依老子”中,“亳社”可能特指某个地方的社坛,而“老子”则是对道家创始人庄子、老子的尊称,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的依赖与尊崇。

第四句“天台自古属刘郎”中的“天台”可能指的是山名或地名,而“刘郎”则是对某位历史人物的尊称。这里暗示了某种历史遗产的传承。

在后半首中,“判无除目污黄纸,空有孤忠满皂囊”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不被世人所理解或重视的忠诚之士的同情与赞美。这里的“判无除目”指的是历史上的失误与偏见,而“孤忠满皂囊”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心只为忠义而活的人物形象。

最后,“回首觚棱残梦断,下招不必遣巫阳”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无需迷信或求助于外力的自信。这里“觚棱”可能是指古代宫殿建筑的一部分,而“巫阳”则有求神问鬼之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与个人品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通过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展现了作者坚守忠诚与道德的立场。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又和二首(其一)

只有短辕车锡导,更无灵寿杖扶光。

林间竹笋饱一世,阁下薇花阅几郎。

曩欲裂麻宁拂袖,老当还笏不须囊。

绿阴周匝迷行径,谁念茙葵惟向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又和六首(其六)

昨闻英断有烹封,泽畔累臣抱寸悰。

巧智不如葵卫足,曲蟠谁与木为容。

祠官失职惭虚蠹,野老无知祷象龙。

欲上高楼瞻魏阙,乱山千叠暮云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又和六首(其五)

薰蔷薇水启函封,妙语端能破闷悰。

自请把麾行雅志,渠能腰扇障羞容。

居然雄狡伏麟凤,何止杰魁如虎龙。

致了丰年归未晚,西来诏墨似鸦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又和六首(其四)

乡县俱叨析爵封,弟兄麾节愧慆悰。

腐红有兆宽枵腹,新渌无端照丑容。

青草池荒休去蝈,黄梅雨歇近分龙。

即今诸老调元手,野叟閒愁浪自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