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侄赵文鼎监税传老拙所定九品杜诗说正宗作诗告之

平生竭力参诗句,久矣冥搜见机杼。

岂惟蕴蓄彻遮栏,要使幽深尽呈露。

君今学诗叩妙理,颇已具眼识精粗。

他年陶冶融心神,好与造化开门户。

读之便感谁使然,若见其事在其处。

会须体物夺天机,便可分庭抗李杜。

风骚乐府久寂寞,但见坡谷正驰骛。

君才妙龄中科选,第恐此道非先务。

诗分九品吾所创,妄与正宗辟行路。

君今持此欲谁论,勿使群言生谤怒。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一生都在努力理解和创作诗句,长久以来深入探索诗歌的规律。
不只是要内涵丰富,突破界限,更要让深层含义完全展现出来。
你现在学习诗歌,追求高妙的意境,已经能分辨作品的精细和粗糙。
将来你的心灵将如陶器般被诗歌塑造,能与大自然的韵律相呼应。
读你的诗,我感到这是谁的力量在驱动,仿佛能看到事情就在眼前。
你必须掌握事物的本质,超越自然法则,才能与李白杜甫比肩。
古代的风雅诗篇和歌谣长久以来都显得孤独,但你像苏轼山谷一样活跃。
你的才华在年轻时就入选科举,只是要记住,诗歌并非首要追求。
我创立了诗歌的九品分类法,试图为正统开辟新的道路。
你带着这样的诗作寻求评价,别让众人的言论引发误解和指责。

注释

竭力:尽力。
冥搜:深入研究。
蕴蓄:内涵深厚。
遮栏:界限。
妙理:高妙的意境。
精粗:精细和粗糙。
陶冶:塑造心灵。
造化:大自然。
体物:掌握事物本质。
李杜:李白和杜甫。
风骚:古代诗歌。
坡谷:苏轼和山谷。
科选:科举考试。
九品:诗歌的九种等级。
群言:众人的言论。
谤怒:误解和指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庞谦孺写给他的表侄赵文鼎的,表达了对赵文鼎在诗歌创作上的鼓励和期望。诗人首先赞扬赵文鼎在诗歌学习中能深入理解诗歌的奥妙,具有辨识力,能够区分作品的精细与粗糙。他鼓励赵文鼎将来不仅要深入领悟诗歌的内涵,还要与大自然的韵律相融合,以期达到李白、杜甫那样的艺术高度。

诗人强调了自己创立的“诗分九品”理论,并认为赵文鼎的才华适合于科举考试,但他提醒赵文鼎,诗歌创作不应仅仅追求科举功名,而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探索诗歌的正宗之道上。他还提到,虽然当时风骚乐府的风格较为沉寂,但赵文鼎应关注如苏轼、黄庭坚这样的杰出诗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活力。

最后,庞谦孺告诫赵文鼎,当他展示自己的诗歌见解时,要避免引起众人的非议,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整首诗充满了对后辈的关爱和期待,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4)

庞谦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郊居九日

树夹门方正,溪侵岸欲隤。

水摇云影动,风抑鸟声回。

篱缺舟常过,庭空客不来。

故人经岁月,又见菊花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闻虏酋被戕淮南渐平喜而作诗

圣主久临御,戢戈息生灵。

狂胡犯天纪,跃马舍虏庭。

四海涨烽烟,白昼亦晦冥。

不惟师无名,岂有间可乘。

大将失经略,淮壖气如蒸。

虏骑犯和州,采石势不胜。

登坛刑白马,意气甚凭陵。

朝廷颇忧虞,众心若摇旌。

谁知肘腋祸,自彼萧墙兴。

皇天相我多,一失遂有能。

黔黎卖钗钏,果见酒价腾。

坐收不战功,宵旰今已宁。

宸章粲星斗,蜂目见丹青。

行行若死然,此亦不足称。

谁云暴无伤,以兹庶可惩。

形式: 古风

题渡水罗汉画

偏袒右肩赤一膊,开颜含笑不作恶。

广深莫种金莲花,故使浮杯衬双脚。

心既忘形亦忘怖,徒使旁观毛发竖。

本无行止令人图,竟到彼岸归何处。

我知画者意识真,是故古来传至今。

亦无此心可得惊,亦无此身可得沈。

浪头乘风正得路,不动庄严几时去。

从今不往亦不还,一幅之间作常住。

君不闻古人祇作如是观,请公莫问何以故。

形式: 古风

记异

冬至子时阳已生,道随阳长物将萌。

星辰赐告铭心骨,愿以宽章辅至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