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游仙一十九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对超凡脱俗、超越生死的追求与向往。
“至道不由学,颓龄安可住。”这两句开篇即揭示了诗人对于传统学习路径的质疑,认为真正的至道并非通过学习所能达到,而是需要超越年龄、时间的限制,去探寻更为深邃的真理。
“宿命无纤罹,重玄乃遐悟。”这里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对命运的理解,认为宿命并非束缚,而是一种通往更高智慧的途径。通过深入探索(重玄),才能获得深远的领悟。
“鲜明女萝裙,致我火浣布。”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鲜明女萝裙”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美好,而“火浣布”则可能寓意着经过考验与净化后的真理或智慧。
“稽首存至诚,欣会如所度。”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真诚与真理的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获得的喜悦与满足感。通过虔诚的敬拜(稽首)和内心的感悟(欣会),诗人仿佛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命运、真理的深刻思考与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精神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