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天全公东济川上人二首(其二)

香断炉烟冷博山,蒲团坐老不知还。

万松遮寺青围屋,一水通桥绿转湾。

喜雨亭高云作阵,读书庵古藓生斑。

诗成欲倩题崖石,笔意谁探柳与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林景象。首联“香断炉烟冷博山,蒲团坐老不知还”以“香断”、“炉烟冷”渲染出一种静谧、空灵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禅者在蒲团上冥想,沉浸于内心的平静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接着,“万松遮寺青围屋,一水通桥绿转湾”两句,通过“万松”、“青围屋”、“一水”、“绿转湾”的描绘,展现出山寺周围郁郁葱葱的自然风光和流水环绕的生动画面,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隐逸之感。

“喜雨亭高云作阵,读书庵古藓生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将自然界的雨后清新与人文景观相结合,雨后的云阵如同阵列一般壮观,读书庵中长满斑驳的古藓,既体现了自然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文人墨客在此处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知识的滋养。最后,“诗成欲倩题崖石,笔意谁探柳与颜”表达了诗人创作的冲动与对艺术表现形式的追求,想要将自己的作品镌刻在岩石之上,留下永恒的印记,同时也引出了对艺术大师柳公权和颜真卿笔法的向往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

杨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孟氏惠麓小隐

饥后家何在,归来始定居。

丹心三尺剑,白首五车书。

戚畹名犹在,云台业未疏。

结庐来小隐,岁晚足耕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锡谷书堂

锡谷逶迤山水幽,中有隐者之飞楼。

二泉烟霞半敛夕,九龙爽气常宜秋。

吟边落日动遐思,望里平湖消客愁。

山灵珍重此呵护,更约临风来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复竹茶炉

烹茶只合伴枯禅,误落人间五十年。

华屋梦醒尘冉冉,湘江云冷月娟娟。

归来白璧原无玷,老去青山最有缘。

从此远公须爱惜,愿同衣钵永相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同金广信宗器游番湖

番湖水落秋容冷,碧色澄鲜三万顷。

楼船嗷嘈何处来,十幅蒲帆弄秋影。

霜晴九月葭苇枯,芙蓉著花秋满湖。

吴兴巳远郭熙老,谁为写此秋江图。

汀洲远近迷云树,东去沧波急如注。

康山一发天际横,传是先皇洗兵处。

当年血战湖水黄,日月照耀旌旗光。

鼎湖龙去不复返,只有雁鹜飞茫茫。

天开大泽雄今古,气撼东吴及南楚。

巴陵洞庭何处边,目断浔阳送楼橹。

北风猎猎握双旌,此行奇绝如登瀛。

风波平地不须起,向来魂梦今犹惊。

浩歌蓬底还搔首,却忆同行信州守。

萍水飘零尽白头,相逢且醉馀干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