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峡

过此即大江,峡亦终于此。

前途岂不夷,未达一间耳。

辟入大都城,而门不容轨。

虎方错其牙,黄牛喘未已。

舟进却湍中,如狼疐其尾。

当其险夷交,跳伏正相踦。

回首黄陵没,此身才出匦。

不知何心魂,禁此七百里。

梦者入铁围,醒犹忘在几。

赖兹历奇奥,得悟垂堂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钟惺所作的《西陵峡》,描绘了诗人行经西陵峡时的艰险与感悟。首句“过此即大江,峡亦终于此”点出峡口临近长江,暗示了前方的开阔。然而,“前途岂不夷,未达一间耳”暗示了虽然眼前看似平坦,但还未真正脱离峡谷的险阻。

接下来,诗人通过比喻形容峡内的狭窄:“辟入大都城,而门不容轨”,将峡道比作城市中的小巷,连马车都无法通行,形象地展现了峡道的逼仄。他进一步描述了水流的湍急:“虎方错其牙,黄牛喘未已”,以猛虎磨牙和黄牛喘息形容水势之险恶。

诗人乘坐的舟船在激流中前行,处境艰难:“舟进却湍中,如狼疐其尾”,比喻船只在漩涡中摇摆不定,如同狼被绊住尾巴。在险恶与平顺交织的时刻,诗人深感人生的起伏:“跳伏正相踦”,意指危险与平静交替,如同跳跃的动物互相抵触。

最后,诗人回顾过往,感叹自己从黄陵峡的险境中脱身:“回首黄陵没,此身才出匦”。他疑惑自己的心境,为何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不知何心魂,禁此七百里”。即使在梦境中,他也难以忘怀这段经历:“梦者入铁围,醒犹忘在几”。

通过这首诗,钟惺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的深刻体验,以及从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赖兹历奇奥,得悟垂堂理”,意为正是经历了这些奇险,他得以洞悉人生的真谛。

收录诗词(43)

钟惺(明)

成就

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经历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

  • 字:伯敬
  • 号:退谷
  • 籍贯: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
  • 生卒年:1574~1624

相关古诗词

北固夜归

游迟畏晚天,晚际反凄妍。

好月下山路,顺风归浦船。

云涛孤棹外,市坞半灯边。

回首苍苍处,金焦在乱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怀表兄王幼振兼邀枉过

病来疏旧友,老至念周亲。

五十余中表,存亡凡几人。

回头梨栗日,弹指杖舆身。

莫悔前时阔,从今相过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沈雨若自常熟过访

见君疑旧识,不必故人书。

所念久离别,欣闻近起居。

朋来鸿雁后,雨止菊花初。

得问虞山树,寒红三月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月下新桐喜徐元叹至

是物多妨月,桐阴殊不然。

长如晨露引,不隔晚凉天。

绿满清虚内,光生幽独边。

怀新君亦尔,到在夕阳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